引言:各路英雄催生出一代兵法大师(4)

新军里士兵每月饷银是7元钱。2元用于伙食,剩下的用于买水与买报。虽然其他士兵都亲自去挑水,但毛泽东却从卖水的小贩那里买水,因他那时还深具一个好面子的学生心理,多年以后,他回忆买水这件事时,还饶有兴味地对斯诺说过:“作为学生,我不能干挑水那种有失身份的事。”但这时他已开始大量地狂热读报。每天操练以后,一有时间,他就埋头读报。他成了军营中一个好读报纸的士兵。

也就在这时,他第一次从《湘汉新闻》报上得知了“社会主义”这个新名词。这一发现令毛泽东惊喜不已,激动得彻夜难眠,并立即写信告诉以前的老同学,提醒他们密切关注这种新思想,但是仅有一个同学回了信。

毛泽东参军的目的,是“为完成革命尽力”。但革命却似乎戛然而止了,孙中山和袁世凯达成了和议,孙先生解散了他在南京的政府,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以南北妥协告终。1912年春,毛泽东也认为革命已经结束,便决定退伍,继续求学。这时毛泽东所在军队中的一些连、排长竭力挽留他,但他还是谢绝了他们的好意,离开了他只待了半年的军队。

虽然毛泽东只当了半年兵,而且他所在的营队也从未上过战场,但他在军营中却受过一个士兵的基本军事操课训练。据说他托四把枪和单个教练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排教练、连教练、营的野外演习也搞过。古人云:“凡猛将必起自伍卒”,毛泽东就是这样,以普通士兵的身份经历了军队生活和实践,这对于他日后担当全国统帅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的一年是毛泽东十分迷惘但又充满朝气的一年,整个1912年,他都在奔波、潜隐与苦读中度过。他一方面要不断地写信给韶山,让父亲寄钱给他,以便解决生计问题与报考学校的费用,一方面又在不断选择报考学校。

一个警政学校的招生广告吸引了他,他怀着日后可以当警官的梦想去报名了。接着一个制造肥皂的学校又吸引了他,肥皂虽然普通,但学校不收学费,提供膳宿,还给些津贴,这对一个来自乡下的孩子颇具吸引力。但很快他的一个在法政学堂念书的朋友又力劝他入法政学堂,日后可当大法官等等。接着另一个朋友又劝他去报考商业学校。这样轮番交纳报名费搞下来,毛泽东已身无分文了。但最后,毛泽东笃定下来,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但半年后,他又决定退学,开始实施他闻名遐迩的“自修计划”,每天坚持去湖南省立图书馆读书。白天在此苦读,晚上回到“湘乡会馆”住宿,就这样他又过了半年隐士般的生活。

这时生活危机又出现了,父亲已拒绝为他的“游手好闲”提供生活费用了。

但转机也随之出现,1913年春,毛泽东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他人生历程中一所重要的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他在这所学校一直待到1918年春毕业。

在一师,毛泽东遇到了对他一生有重要影响的老师杨昌济(后来杨成为他的岳父),及其对他产生较大影响的老师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人。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与他志同道合的核心圈子(这个圈子后来发展成新民学会,而且其中好多人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其中有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陈昌、张昆弟、周世钊及萧旭东(即萧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在一师的这几年间,的确已经日渐成熟,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文武双全的干才了。他的风貌已开始呈现:既有诗人的情怀,又有军事统帅的气宇。

天刚破晓,毛泽东首先率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了冷水浴,清凉的井水一桶桶地打上来,一遍遍地淋着、擦着,反复一二十分钟,直到全身发红为止。

整个白天,他埋头于学习,在课堂上认真思考、作文。

晚上,他又扎进校图书馆阅读长沙和上海的报纸。一帮学生围着他,听他讲述中国的动荡局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战分析。他对凡尔登、里登堡的战术,巴黎保卫战中的队列部署等都能从中国的历史上找到类似的战例。他渐渐成了他们的核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