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八一南昌起义和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地位 (7)

——一是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后的对抗关系。前已论及,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和疯狂镇压,共产党不能不反抗,在革命力量发展起来后就要造成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以更好地领导全国的革命斗争。这是两党你死我活残酷斗争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但是,在何时形成两个政权的对峙局面,也有一个时机和条件的把握问题。

——二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变化关系。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这个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民族矛盾凸显,国内阶级关系重组,曾经脱离过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靠拢共产党,各方面爱国人士纷纷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这极有利于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发展。在这个事变后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坚持与国民党斗争的同时,如果及时调整政策,顺应形势变化,建立民族统一战线,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局面。可惜的是,当时中央领导的认识没能跟上这个变化。

——三是党内的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的斗争关系。那时的正确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错误路线先是以李立三、后是以王明为主要代表。这个斗争是异常激烈的。这是毛泽东一生处于逆境的主要时期。尽管在当时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两主席,但不意味着“左”倾领导对他委以重任。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评价不考虑党内路线斗争的背景和毛泽东那个时期的处境,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但也有一个如何把握的问题。

——四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特殊关系。中央苏区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预很厉害,指示既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那时的“左”倾领导不能作具体分析,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言,从1929年冬始,共产国际就一再电令中共中央,“建立临时中央政府”。但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看,即使到30年代初期,革命高潮并未像原来期盼的到来。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造成两个政权的对抗,虽然对革命发展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成立的历史条件还不成熟。

——五是中央领导的“左”倾错误与人民群众艰苦卓绝斗争的相悖关系。在党的历史上,这种相悖关系多次发生,是使党的历史具有悲壮色彩的重要因素。这个时期是党的历史异常悲壮的一幕。中央领导层的激烈路线斗争,广大党员、一般干部和群众不了解,只要是党的号召都积极响应,再大的困难也努力克服,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苏区人民在开辟苏区、建设苏区和保卫苏区的斗争中作出了无比巨大的奉献和牺牲。这种革命精神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大书特书。但怎样将这两者区别开来,则是非常需要辩证思维的。

评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把握,因而其看法大相径庭。

第二,历史地看,要基本肯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这个重大事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