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通人撑腰(3)

建立维基解密后,阿桑奇找到了一个更大的舞台用来表达膨胀的自我。他确信自己在热情地揭露西方某些政府的劣迹和谎言。随着他的企业名声日益败坏,他却成了某些人崇拜的英雄。他把自己当作精神领袖,总是认为有人热爱他或者想成为他这样的人。丹尼尔·多姆沙伊特- 伯格回忆起和阿桑奇工作的日子,将阿桑奇描述为过度关注自我、不愿与合作伙伴分享荣誉的人。他对不够尊敬他的人怀有敌意,对于支持他的人却又轻蔑不已。他将合作伙伴视作自己的从属。

阿桑奇的膨胀有着日渐增强的偏执的倾向。他认为自己同被迫害的历史人物一样,比如俄罗斯的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甚至是耶稣。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在网络上搜索自己的相关信息,尤其是诋毁者发布的。他似乎无止尽地担心他的敌人,甚至在作为维基解密创始人而闻名之前,他总是坚持声称政府人员在追踪他或者窃听他的电话。

“阿富汗战争日志”泄密后,阿桑奇开始真正地受到追捕。他例行要求属下在他下车前去灌木丛中搜找暗杀者。他还让出租车司机在小巷里停车,因为他认为自己正在被人跟踪。他似乎很喜欢“他被人追踪”的说法,把自己当作冷战时期的英雄,不停地受到躲在暗处的恶棍的威胁。《纽约时报》的编辑比尔·凯勒最后认为阿桑奇就是一个斯蒂格·拉森惊险小说里的角色。

阿桑奇常常疏远朋友,将自己合作伙伴变成敌人。在“阿富汗战争日志”泄密不久,他与卫报的记者和编辑发生争吵,认为他们出卖了他,指责他们是胆小鬼。他还同《纽约时报》和《明镜周刊》的前合作者交恶。考虑到提供情报者的姓名没有得到正确的校正,《纽约时报》决定在报道中不链接维基解密的网站,后来证明担心是有根据的,但是阿桑奇打电话给比尔·凯勒,质问他“将他的尊严置于何地”。随后凯勒写了一篇长篇报道,将阿桑奇描述为聪明、手段高超但傲慢、偏执的小气鬼。

像阿桑奇这样的膨胀型自恋者最后要么声名显赫要么臭名昭著,真实生活满足了他在成功前就膨胀的自我形象。他成了强国的头号公敌,这进一步助长了他长期以来对抗核心羞耻感的心理防御行为,这是奥汉隆之前怀疑的心理创伤。看起来好像是阿桑奇在不停地树敌,被迫害和背叛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是个殉道者,潜意识里认为自己遭遇了同那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一样的命运。就算他有时有充分的理由害怕他的对手,但他过度的偏执反映了他用来抵御羞耻感的防御性和膨胀的自我。

不管有多少次我们目睹英雄跌落神坛,打破幻想,我们仍然寻找新的英雄取代他们。显然,人类天生需要领导者或者模范,用来尊崇和模仿。膨胀型自恋者似乎代表了我们的理想,他们总是善于在公众面前伪装,通过扮演英雄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而我们自然而然地轻易地被欺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