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现代国家构建于细 1

最近,一个瑞典的华侨朋友向我谈了瑞典社会对于中国人的复杂心态:随着大量中国旅游团的到访,人们看到了一些不那么文明的行为方式,社会舆论中也有不少中国负面信息的传达,完全确立中国的正面形象可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是,在瑞典,学习中文的风气却在不断高涨,因为人们日益广泛地发现,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必须要经常和中国打交道,特别是要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要参与中国的合资,与中国的交流,已经成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学习中文并研究中国就成了一个迫切需求和时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确实已经走向世界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确实已经迈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步伐,许多成就是的取得是我们的前人包括我们这些1960年以前出生的一代人也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当2011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7万亿元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能否认,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如果我们没有像南美许多国家那样陷入中等发达陷阱,根据各个发达国家经验,未来不到10年,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而进入发达国家的门槛儿。

我们已经提前40年于2010年实现了邓小平先生所规划的2050年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的目标。如果未来10年之内达到人均GDP一万美元的水平,无论我们再谦虚,按照国际社会的通用标准,我们的经济水平也达到了现代水平。

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已经不是梦。尽管中国的发展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平衡,尽管还有许多贫困人口,如同美国现在依然有10%左右的人口享受食品券的保障即类似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一样,人们并不认为美国不是一个现代国家。

经济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经济的标准已经超出了小康的范畴,也超出了历代的发展水平。一个13亿人口的群体以全面开放的态势同步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奇观,也对人类社会传统的发展结构产生巨大的促进和冲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