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现代国家构建于细 2

我们的最大挑战在于,在整个国家进入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发展水平之后,我国社会缺乏基本的经验,人类社会也没有管理如此人口数量以如此快速发展并同步推进其他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现代化的经验。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究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应该采取何种战略进行宏观引导?各类社会要素如何进行新的组合?古老的传统如何保持和提升?现实在考验着我们民族的智慧。

我们正在快速地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所共有各类问题,包括老龄化的浪潮也在深刻地冲击着各个家庭和社会管理的多个层面。

现代国家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究竟进一步确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才能适应一个13亿人口大国以全面开放态势同步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管理?

有意思的是,2010年6月,我辞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的职务,到北京师范大学教书并出任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这件事情,成为当时的一个新闻,我因此也接受相当多记者的采访。既是采访,就要讨论工在民政部的工作,包括救灾、低保、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农村选举等。而这些工作,都与社会密切联结,过去就有不少报道。记者们的采访,当然是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了。

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人汪毓楠注意到了记者采访稿的有意思之处,于是他建议我出一本书,书名就叫《部委规则》,因为年轻人喜欢了解我的经历,并从我的经历中理解国家机关的运作程序,增加一定的实感。他甚至于谈到:你的经历,特别是你对一些政策的完善,具有一些普遍的意义,可以视为是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探索案例,因此应该系统化地写出来,以作为大家前进的一个基点。因为现代国家需要通过细节的完善来构建,细节决定成败,但怎么发现这些决定成败的细节并且养成完善细节的文化,那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我的一些体会应该让大家分享,甚至引发大家的批评,才能推进现代国家的实在建设。

小汪的这些话对我产生了很大促进。我们这一代经过1960年灾难和文化大革命的人,由年龄决定,已经从整体上开始全面离开工作岗位而进入退休年代,我们也有责任将我们的一些经历写下来,让年轻人知道我们的经验,也知道我们曾经的荒唐。于是我就答应了小汪的请求,动笔写作此书。

不过,小汪的要求是相当紧迫的。他认为一定要赶在几个月内完成,并且还签订了合同。这样,我就不得不加班加点写作。今年的春节,也在写作之中度过。这是离开行政机关之后,第一次尝到合同完稿的压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过去确实写过一些理论文章,也出版过几本专著,都是比较理论化的思索。这次的要求则是不要过于理论化,因为那样不便于大众阅读。按照这样的标准写作,对我来说更是人生的第一次。

当完成初稿之后,还是忐忑不安,不知是否合乎编辑要求,更期待读者的指正。

有趣的是,在我完稿之时,即3月17日深夜,北京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窗外大雪纷飞。3月18日早晨的北京,银装素裹,空气格外清新。我以格外轻松的心情,写下此时的感受,也祝愿我的点滴体会能为现代国家的构建,提供一点参考。

想到几个月来特别是没有节假日的忙碌,更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他们的付出和奉献,才使我能够得以夜以继日地持续工作并得以完稿。

王振耀

2012年3月18日于北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