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处于单位的中高层,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的作用。所谓“管人先管己”,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心理世界,掌控了自己的心理方向,才能有效地增强你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作为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是工作的重点,这其中除了对员工的管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要进行自我的心理管理。现实生活中不乏年轻的管理者,不能够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不能更好地了解工作对象的个性差异,致使工作缺乏针对性和预见性,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陈国强和大多数“ 80后”管理者一样:高学历,科班出身,有革新力,思维敏捷,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少年得志”,陈国强没有过多地受到社会的考验。陈国强常常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做出了许多不符合自己管理者心理思维的事情。后来 ,陈国强荣幸地得到公司董事长的提携:多思考、多准备,让自己的心理状态成熟起来,做一个有准备的管理干部。就是这么一句醍醐灌顶的话,让陈国强的管理有了方向,至少心理上有了学习的动力。
所谓管理者自我的心理管理即管理者通过对自己心理的调节,力图保持某种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自我的心理管理从始至终起着一种内部调控的作用。
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之前,首先应该从心理上对所要进行的管理行为做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自己的心里有一个预期和提前量,这样才能在管理的过程中将管理行为和管理思想真正贯彻到位。
心理释疑 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心理要素
1.克服畏难情绪。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涉及到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诸多方面。尤其是人,俗话说“人如其面,各有不同”,由于人的复杂性,导致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两难问题。对这一系列问题,管理者必须树立信心,积极主动,时刻要牢记:畏难情绪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大敌。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心理素质。
2.客观冷静分析遇到的情况。客观指的是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找出事物的本质所在。冷静即不急躁,不感情用事。客观冷静就是说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善于左右自己的感情,不要先入为主,应客观、理智、实事求是分析各方面的情况,恰到好处地处理问题。
3.不墨守成规。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不能抱着成见不放。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就说明: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因时、因事、因地、因人制宜,不能墨守成规,犯经验主义错误。
4.善于急治标、缓治本。任何事物均有现象与本质,我们既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又要对事物的现象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5.正确看待失败。对于一个具有创造力、创新力,并且愿意承担风险的管理者来说,失败是一定会发生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失败面前不气馁,要让压力变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