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会议中的心理禁区 2

2. 会议心理禁区之形式化

对于一些会议的组织者或主持人而言,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在会议上充分讨论、协商,进而做出合适的决策;而是要确保将他们事先已经确定的决议内容在会议上顺利通过。为了达到预期目的,他们通常采取诸如“突然袭击”、“限制发言”、“缩短会期”、“虚构或隐瞒信息”等方法操控会议进程。一句话,这种会议已经成了形式化的会议。还有些形式化的会议甚至成为了某一个人的演讲,其他人只看看文件就可以了,美其名曰“一言堂”。如果会议主持人抱着这种心态,那这个会就没必要开了。浪费与会人员的时间不说,而且还挫伤各部门及员工之间的心理积极性——大家必然会认为下次会议还是这样,参不参加都一样。所以,形式化的会议必须避免。

3. 会议心理禁区之“随大流”

“随大流”就是指与会人员为了面子,或者怕动脑子,人云亦云。开这种会议,意义不大。有的人参加会议,会后却不知会议内容,这就是“随大流”的典型例证。“随大流”的人常会前会后意见不一,因为他未动脑筋,容易被别人观点所左右。如果抱着这样的心理,那你就可能成为会议室中无用之人,领导看不到你,同事看不起你,自己埋没自己。所以,会议室中的“随大流”心理要不得。

4. 会议心理禁区之专横化

在许多会议中,经常出现多数方漠视少数方权利,以各种手段阻止其发言的情形,这可称为“多数方的专横”。而“少数方的专横”也不鲜见,即少数方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得到了充分尊重,会议已按“多数表决”原则和民主程序做出了有效决定,少数方仍感觉事与愿违,拒绝接受会议的决定,不达目的势不罢休,以至会议陷入僵局。此外,还有“主持人的专横”。主持人利用主持会议的权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会议中,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专横,都必须竭力避免!

5. 会议心理禁区之草率化

许多与会者尚未获得应有的发言机会,许多观点和意见还未能得到表达机会,一些重要的相关信息在会议上未来得及披露,主持人在辩论尚未充分、表决时机并未成熟的时候,就强行将议题付诸表决——这就是会议中的草率化表现。会议决定的草率,还表现为后续会议或个人轻率推翻以往会议的正式决定。如果某个会议的决定能够被轻易推翻的话,那大家注定也就不会审慎对待以后的会议活动——因为一切都可以轻易被改变,审慎已无必要。所以,会议中的草率化千万要不得!

在会议中,说出你该说的话,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让“会议室”成为战场,更不要让“会议室”束之高阁。走出会议的心理禁区,让职场会议真正能够会而有意义!

请牢记:会议室中第五课就是走出会议中的心理禁区!

1861年4月,美国内战打响,时任美国总统的亚伯拉罕 ·林肯立即召集了州长会议。

在一次会议中,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陆军部长斯坦顿偏袒一些人。斯坦顿刚要准备回击,至少是语言上的。这时,林肯注意到了与会人员的情绪发生了改变,立即中断了会议,和斯坦顿在办公室进行了谈话。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份内容尖刻的报告,在会上回敬这位少将。“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报告,拿给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

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但是,当斯坦顿准备走出办公室,继续开会的时候,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会议继续,我准备回击。”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份报告不能读,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会议中遭到语言攻击的时候,应该立即暂停会议,写一份攻击性的报告,然后再这么处理掉。这份报告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然后继续开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