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时局转折点的西安事变(1)

成为时局转折点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前的国内形势华北事变后,日本占领了华北大部分地区,在经济上,实行大规模的武装走私,摧毁华北的中国民族工业,并排斥英、美的华北市场;在军事上扩充组织机构,设立了“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又在各大中心城市遍设特务机关,训练汉奸,刺探中国军情,并向北宁铁路沿线不断增兵。同时在北海、海口、上海等地,到处进行武装挑衅。

1936年6月间,两广地方实力派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冲突趋于表面化,用“抗日救国”的口号,联合反蒋,进兵湖南。至8月间,两广军被蒋介石用分化利诱等手段瓦解。11月,日本侵略军和蒙奸德王大举进攻绥远。绥远军民在全国人民热烈声援下,爆发了局部抗战。这个局部抗战得到广大人民的捐输和慰问。

自从1935年底,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下,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对抗日有极大战略作用的地点——陕甘宁边区以后,1936年2月就派劲旅东征,渡黄河、出山西,以打通北上抗日的道路。毛泽东等代表人民的革命政权发表《东征宣言》,说明“为实现抗日,渡河东征”。但因国民党反动派大军前往堵截,5月间只得回师西岸,以求保持国防实力。毛泽东和朱德为此发出了《回师通电》。这时,中国共产党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的进攻,已和英美帝国主义的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和英美利益密切联系的蒋介石集团可能在其主子的命令下改变对日本的态度,因而采取逼迫蒋介石转向抗日的政策。在《回师通电》中,就直接向南京国民党政府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说明回师的意义是“以此行动,向全国表示诚意,愿在一个月内,停战议和”,并号召一切中国军队,不分派别,不分信仰,组织全国统一的抗日联军,团结救国。

不久,中共中央于8月25日致书国民党中央,要求“集中国力,一致对外”,提议两党恢复抗日民主的合作,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实行三民主义,结成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共同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意志的团结救国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热烈拥护。各阶层人民对一致抗日的要求更趋积极了。尤其是工人阶级,他们以举行反日罢工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党的主张。11月至12月,上海的日本纱厂和中国纱厂共26家工厂4.5万余工人举行反日大罢工,并提出保护工人权利、增加工资等要求,获得了一定的胜利。12月青岛各日本纱厂工人,为响应上海工人,也全体罢工。这个罢工,竟遭到日本海军陆战队的镇压,更加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上海和全国各地的救国会和各界爱国人士则纷纷公开要求联共抗日,沸腾着团结御侮的热潮。

但是,南京政府一方面仍然不断地和日本谈判,想求得日本稍稍让步,以缓和国内的气氛;另一方面则变本加厉地镇压人民爱国运动,11月间又逮捕了全国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史良七人,全国震动。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力量,仍旧是继续用来准备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剿共”内战,企图消灭为抗日和民主团结而奋斗的红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