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值得的永远记忆(2)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如何应对来自海洋的危机,如何界定其战争形式,在受到海权概念所阐释的角色与结构的影响后,东西方诸国的表现是各不一样的。

譬如美国,它曾明显地受益于马汉的海权思想,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海军威胁的消失,美国的海军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在1992年的一份海军白皮书中将新形势下的海权描述为“从外海上的作战决定性地转向从海上进行联合行动……海军将集中于沿海作战及从海上的机动行动”。

对此,我们应该学习到某种难得的经验,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虽然放弃了马汉关于击败敌舰是海军首要目标的教义,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抛弃了马汉理论的核心。它不过是在新的世界架构上进行了形式上的变换而已,这也是美国海权力量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汉曾这样揭示:一个认真的海洋政策必须要有民众的支持。而支持的前提是民众了解到海洋对一个国家有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像中国这样陆地占大多数面积的国家。美国海军战略学家莱尔·J.戈尔茨坦博士曾认为:在过去的600年里,中国是逐渐从海洋中退出的,而欧洲国家的海军力量却在扩大,直至影响全球。在近现代历史中,中国主要以陆地的形态支配着与其大陆接壤的国家,这大抵是出于民众对海权相关知识的匮乏所致,当西方的坚船利炮击碎了中华民族的“夜郎梦”,泱泱中华,又承受了怎样的血与泪的教训?

百年的屈辱历史让我们不得不勇敢地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海权意识的缺失带来的后果是沉重的,民众的海权意识缺失所导致的结果更是让人扼腕。正如军事理论家若米尼的名言所说——“(这是)值得的永远记忆”,创作这本《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力所能及地将海权意识的重要性告知国人,哪怕影响甚微,也要执着地坚持下去。

通过上千年的海权历史研究,我们还会发现近年来中国领海上各种冲突频繁的原因,是否因为我们的海上力量还不够强大?南海的局面为什么变得愈加复杂?钓鱼岛之争中,日本政府公然撞我渔船、抓我渔民,其公然挑衅之目的是什么?中菲南海争端中菲律宾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无理的指责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晚清的张之洞曾说:“中国无海不能立国,无海军则无海。”某种意义上讲,得海权者得天下,无海权无以成大国。现实中诸多的事实告诫我们:中国若要和平发展,在海权建设的路途上任重而道远。

当然,在面对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发展时,我们也要欣喜地看到,中国终究迎来了海权时代,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也呈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局面。我们在领海的合法范围内自由自主地享有利用海权开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研等活动,并将这种和平的海权理念传播出去。“一带一路”的理念便是相应的成果展示,在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下,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所公认的海洋时代。鉴于此,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当中,理应有海权建设的浓墨一笔。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未来海权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感谢出版方,感谢该书的策划编辑以及为此书做出辛勤工作的同人们!他们的出版初衷和我的欣然一致,我期待这样一部书不是终结,它应该还有后续的!

熊显华

2017年1月30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