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诚惶诚恐地打算写出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到底有多大作用的期间,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2011年,由我编译的《大国海权》一经上市就成为热销书,直至今日依然畅销不衰,中央电视台曾做了专题节目报道,并得到广大读者、军事专家的认可。
2014年,我又根据美国杰出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并结合多方面的史籍资料,重新翻译了这位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人物的伟大著作,重新定名为《大国由海权崛起》,书中对难点、疑点的批注和阐释高达近千处。这种认真的态度得到了著名军事专家李杰大校的赞赏。
然而,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未了的遗憾:是否能有这样一部既通俗易懂,又广泛细致地剖析东西方海权对大国兴衰影响的著作?
此后的五年时间里,我于沉思中,脑海里竟然波澜壮阔地浮现出那些湮没在风尘里的海洋文明史,时至今日,它们依然历历在目——
人类的发明早期为何多与陆地相关,第一个走向海洋的是谁,第一艘船是怎样的?
在海匕航行迷失了方向该怎么办,通往东方的航线在哪里,多少人命丧大洋?
海盗为什么那么厉害,冒险家和航海家谁更厉害,其间有什么联系?
冰岛、澳大利亚、美洲、非洲……是如何被发现的,一条属于中国的海上密道竟然拯救了俄罗斯舰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如何走向衰亡的?
美拉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腓尼基人、斯堪的纳维亚人为探索海洋做出了哪些贡献,郑和下西洋有多少鲜为人知的事?
达尔文主义何以成为殖民扩张的狂热理由,海上丝绸之路到底是怎么回事?
闭关锁国下的中国真的锁国了吗,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中国错过了多少次成为海权强国的机会?
东西方国家在造船业、各种舰艇、战略战术、技术革新上呈现出的异同是什么?
明朝何以在一月时间就可以造出上千艘高质量的舰船,晚清为后世的海权发展留下了哪些可贵的财富与经验?
私营造船厂是否成为当时核心技术的掌握者,抑或中间链条?
西班牙、英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在海权的道理上是如何博弈的?
日本、德国是否真的理解了马汉理论,它们在“二战”中的失败与海权有多大关系?
制空权的诞生对海权产生了什么样的冲击,空权、海权、陆权可以完美结合吗?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海军,中国海权的出路在哪里?
太多与海洋、海权相关的问题纠缠于心,让我时常处在兴奋中。因为,它们或许都将成为我这本书中的重要内容。
静下心后,我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史料,结合自身以及诸多专家的理论或观点,站在相对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海权与大国兴衰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了这部带有十足诚意的作品《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
回溯历史,我们应有这样的感触:一个国家的海权意识是否强烈对于国家的崛起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海军应成为一个国家海上的主要力量;它在浩瀚的海洋上,该如何行事,秉承什么样的信条,部署什么样的舰船,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战术……这些都将成为有责任感、荣辱感的国人不能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