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听道长的口音,好像不是四川人。”
道士微微一笑,说:“贫道乃云游道士,游历四方,居无定所,来此之前是在青城山挂单的。”
“啊,原来如此,从青城山一路走过来真是不容易啊。”杂货铺老板转身走进铺子里,不多时便端着一碗水走了出来,“天气这么热,喝点水吧。”
“多谢。”道士连忙把手中的铁杖靠在门板上,躬身施了一礼,接过碗来一饮而尽。
杂货铺老板好奇地拿起道士的铁杖,发现这铁杖竟然异常沉重,不禁说道:“道长的拐杖好重啊,至少得有十多斤吧?”
道士将碗还给杂货铺老板,说:“这根拐杖有十八斤重,贫道游历四方,总带着这根铁杖防身。”
“真不容易啊,真不容易啊。”杂货铺老板放下铁杖,连连感慨道。
“多谢施主,贫道还有事在身,就不多留了。”从杂货铺老板手里接过铁杖,道士转身朝申家大院走去。
申家是后里镇最有钱的人家,附近许多乡民都是申家的佃农,申家的主人叫申云潜,字光显,是清时的举人,做过几任官,辛亥之后弃官不做,携妻女家眷回乡,置地建宅,做起了富家翁。申家大院是申云潜仿照北京四合院的格局,从外地聘请能工巧匠修建的。大院建在镇子的最北面,石板路一直通到申家大院的门口为止。此时申家大门紧闭,门上悬挂着一块镶边的大匾,上书“大夫第”三个金字,门的左右两边各挂着一个红灯笼,灯笼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申”字。
道士走上台阶,伸手叩了叩门环。过了一会儿,门打开了,一个裹着头巾的少年探出头来,上下打量着道士。
“敢问这位小哥,你家老爷在府上吗?”道士施礼问道。
“在,你是在找我们家老爷吗?”
“贫道姓张,烦劳小哥通报一声,就说青城山的玄真道长托贫道捎来一封信。”
“好的,请稍等。”
少年说完便关上了大门。道士站在门边,静静等候。
过了大约半刻钟的时间,大门又打开了,刚才那位少年走出来对道士说:“道长请进来,我家老爷在堂屋。”
道士道声谢,跟着那个少年走进了申家大院。一进大门,迎面便是一座彩色影壁,影壁正中用砖砌出丹凤朝阳的图案,四角还装饰有蝙蝠、仙鹤、喜鹊和梅花鹿的砖雕。影壁顶是清水脊的样式,覆盖着黑色的琉璃瓦,有砖雕的椽子,十分讲究,一看便知这是有钱人家的宅邸。
进入大门,再向左迈进一道屏门,便可以看到申家大院的垂花门了。垂花门一般又叫“二门”,用于隔绝内外院,门外麻叶梁头两侧的垂莲柱雕刻成莲花形,梁头上有“岁寒三友”、“麻姑献寿”和“踏雪寻梅”的彩雕。垂花门里还有一道屏门,平时关闭着,只有贵客来临时才会开启,人们平时进出都会走屏门两边的石阶或者抄手游廊。
道士跟在少年身后,穿过垂花门,进入内院,沿着抄手游廊朝堂屋走去。内院里种着两棵桃树,树下是两个长方形的大石缸,每个石缸里都养着十多尾金鱼,缸里还漂着几株水草,看上去饶有生趣。
少年带着道士,走到堂屋前,停下脚步,做了个“请”的手势,低声说:“我家老爷就在里面。”
道士拱手称谢,迈步走进堂屋,只见正中八仙桌旁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穿着寿纹青绸长衫的男子,正上下打量自己,知道这便是申云潜了,于是深施一礼,开口说道:“贫道姓张,名菽子,自青城山而来,有一封玄真道长的信要带给申云潜施主。”
申云潜起身还礼,答道:“在下便是申云潜,道长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