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凡是能为民办实事、除弊政的官员,都会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大文豪苏轼以文留名于世,实际上他还在老百姓当中有一个“苏贤良”的美称。在《苏轼九章》中曾这样写苏轼:“四十年,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凡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爱戴感念,世代相继”。在徐州抗洪时,他率先垂范,带领百姓日夜奋战,在清山凿渠,引洪水入黄河。在杭州防疫时,他亲自动手,采用秘方,发动众人配药,很快控制了瘟疫。他动员大家收养孤儿,上书废除溺婴恶俗,呼吁宽免百姓公债,修改害民衙规,掩埋无主枯骨,维护弱者利益,取消官办扰民节日,反对官府与民争利。苏轼任职遍及大半个中国,任期虽都不长,所办利民好事却多不胜数,“苏堤春晓”、“三潭印月”千年不衰,“东坡肉”、“东坡鱼”百姓钟爱。苏轼每离任一方,百姓都恋恋不舍,扶老携幼,自发送别,场面感人。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官死后来到阎王殿,傲然标榜说:“我所到之处,只喝别人一杯水而已,因此,在鬼神面前心中无愧!”阎王讥讽说:“设置官员是为了治理百姓,任何官员都要去做兴利除弊的事情。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那设一木偶在公堂上,它连一杯水都不喝,不更胜过你吗?”这个故事对那些将当官如同撞钟、不办实事的官员而言,具有直接的讽刺性。只喝水,不办事,还不如一具木偶。
毛泽东曾经特别强调要为老白姓办具体的实事,他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毛泽东还很注意及时革除工作中的弊政。1941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的杨家岭小礼堂召开边区各县县长联席会议,当天下午正在开会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倾,一个炸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坐在附近的延川县代县长也不幸身亡。同一天,一位农民饲养的一头驴也被雷电击死。这两件事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这位死了驴的农民逢人就说:“老天爷不开眼,响雷把县长劈死了,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
保卫部门闻讯,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逮捕这个“竟敢如此咒骂毛主席”的农民,并要公开处理,以一儆百。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立即阻止了保卫部门的行动。他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从群众的民怨骂声中,毛泽东深刻反思,并举一反三,他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同志一道,深入调查发现“确实公粮太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于是,迅速采取措施,减少了群众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