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气质的守旧与变革(10)

本书所讨论的“宅男”,以“书呆子”和“极客”为主,但也兼顾“御宅族”及其他类型的“宅男”。至于那些纯粹因为不爱出门、不喜社交而自称“宅”的人,不在本书考虑之列。

1.“宅男”不“宅”

“宅男”的说法具有一种欺骗性,好像他们都是一些成天窝在家里、与世无争的怪僻男子。“宅”是他们的生活范畴,“男”的部分则只能围绕着他们的“宅”而建构,因此“宅男”的男性气质必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存在,游离于社会性别关系之外。实际情况是,“宅”并不是真的不见天日,不是一个不跟社会产生联系的真空地带。真正构成“宅男”小宇宙的不是家里的四面墙,而是动画、漫画、游戏、网络、科幻、魔幻、冷僻知识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建构“宅男”世界的砖砖瓦瓦没有一样能够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存在。可见,“宅男”所脱离的往往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接触,而不是彻底摆脱了社会关系,毕竟虚拟社区或社交软件中的人际交往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存在模式。在现代社会,人想避免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宅男”的确只在自己的小小空间里进行着社会实践,但是他并非是在抵制或脱离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而往往是因为太在意这个社会,却又难以融入和适应,于是在挫败感的驱使下建立起的一种自闭内向和自娱自乐的自我认同模式。此种做法出于一种过度补偿的心理防御机制,当一个人无法达成一种行为时,便以过度践行另一种行为作为替代。也正因如此,尽管“宅男”文化也是围绕着社会层面的性别实践构型而建立起来,但是它呈现出来的男性气质形态却与社会层面的性别实践构型相去甚远。“宅男”通常都是某种事物的疯狂爱好者,这种狂热很难为常人所理解。如果人们明白这种狂热爱好是“宅男”对自己缺乏体力、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一种替代和补偿,并明白“宅男”通过动漫、游戏、网络等搭建他们内心世界通往外部世界的桥梁这一意图,便不难理解为何“宅男”也跟普通人一样深深地受到了社会层面的性别关系结构和性别实践构型的影响。

“宅男”们在自己的小世界所进行的性别实践构型跟普通人的性别实践一样,既围绕着社会层面的性别实践构型进行,同时也对社会层面的性别实践构型产生了影响。其中“极客”这个群体对社会性别实践构型的影响尤为显著。“极客”群体掌握着专业知识和技术,且能够支配和动用一定的社会资源,因此他们的性别实践对社会性别实践构型的组合方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乔布斯以“苹果”品牌征服了全世界,赚了个盆满钵满。他还引领了苹果消费者的言语习惯、思维方式、着装风格、生活态度和购物趋势。受到这些硅谷“极客”名人的示范作用影响,英美国家在21世纪初掀起了所谓“极客时尚”的潮流,名人们纷纷尝试“极客”风格的打扮,如超大的黑色角质架镜框、吊带或背带、套头衫、圆领T恤、九分裤等。随着《生活大爆炸》《社交网络》等一批反映“极客”生活的影视作品在全球热播,“极客文化”开始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男性气质范式,改变了他国本土的性别实践构型。如《生活大爆炸》主角谢尔顿(Sheldon)的服装搭配、说话方式、生活习惯、使用过的商品等迅速成为一种潮流,引发了世界各地忠实粉丝的跟风,连在中国推出的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中,也专门设计了一个与谢尔顿类似的“极客”“宅男”角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