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气质的守旧与变革(3)

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节目通过隐性的干预介入,把社会现实编排成文本,其“真”和“秀”的界限已经不再分明。那么,我们对于该节目试图以“真实”为借口传达给观众的种种信息,不得不保持警惕。

两季中所表现的故事主线有所不同,《爸1》是“新手爸爸们的成长”,《爸2》则是“爸爸之间或孩子之间日渐增长的友情”。《爸1》里的明星都在努力为自己树立“爸爸”的形象,为此,他们在节目中端着大老爷们的架子,尽可能还原真实生活中原生态的爸爸形象。做家务笨手笨脚、状况百出时,心里默念的潜台词是“谁叫咱是大老爷们呢,这可都是娘们儿做的事情”,仿佛不会做饭也是男人应有的一种品德。特意被拿来做对照组的张亮和林志颖被节目组定位成“暖男”和“模范爸爸”。但是,张亮的模特身份和林志颖的娃娃脸与爸爸形象不甚相符,为了符合节目的“真实性”,他们同样需设法说服观众,自己除了本行出色之外,也一样是个好爸爸。《爸2》中的明星则大不相同,随着《爸1》节目的热播和热议,《爸2》的爸爸们早早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且非常熟悉家务。除了杨威依然符合节目组为《爸1》设定的“新手爸爸们的成长”这一节目思路外,其余的明星已经对如何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胸有成竹,他们会针对游戏规则、导演的引导、观众的可能反应等,对自身行为做出调整(如更加积极地寻找食材、硬着头皮做饭、耐心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这些做法无疑会让节目显得不够“真实”。于是,节目的看点由“明星怎样学着做爸爸”变成了“明星爸爸怎样过日子”。节目关注的面更广,但渐渐失去了“爸爸”角色的存在感,也模糊了“亲子关系”这个原先设定的焦点。

《爸1》中亲子关系的话题往往会贯穿始终,如围绕着郭涛对待石头的严父模式,或张亮与天天的“兄弟”模式是否合适这个问题,节目设计了许多环节(如密室谈心、换爸爸)去促使这些父子相处模式发生危机,推动其发生变化。不过在《爸2》中,为了制造更多悬念,加快叙事节奏,以及增加可看性,亲子关系的话题由《爸1》的“连续剧”变成了《爸2》的“单元剧”。于是《爸2》几乎为每一集都设计了一个或几个亲子教育的典型案例,例如贝儿用给老奶奶买礼物的钱给自己买鞋子,杨阳洋没有和Grace分享玉米,Grace和Joe闹矛盾,或费曼划船时意外受伤,然后特写明星爸爸们在当下如何应对这种尴尬局面。这些案例被制造成电视剧中常见的冲突和悬念,节目组和播出方为博取话题、赢取高收视率而绞尽脑汁,却没有诚意去真正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这些爸爸解决亲子教育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爸2》虽然明星更大牌、剪辑更出色、环节更有趣,但是却朝娱乐节目的方向更迈近了一步,爸爸之间的竞赛和友谊成为主菜,亲子关系成为了调味料。宝贝们变成了节目组帮助明星们塑造爸爸形象的工具和材料。《爸2》选择不在亲子关系方面做深入挖掘,而是转向一味加强任务的趣味性和难度,凸显爸爸之间或孩子之间的友谊,把《爸1》对爸爸们现实育儿技能的“吐槽”变成《爸2》对爸爸们娴熟技能的烘托,这说明,《爸1》试图担负的社会责任更重,表达的感情更朴素,而《爸2》则任由自己变成更具信息量和娱乐性的文本,却不打算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反思。节目本身形态的变化非常值得玩味,观众及时对节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去芜存菁和去伪存真,发现并反思节目背后的性别政治,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