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黄鹂飞上林:歌迷小姐

“她孤独地走出校门, 走到公车站等车, 看起来十分难过…… 我和她搭同一班公车……”

邓丽君于1965 年正式出道,从此往来于电台、歌厅之间演唱,赚取了比父亲多几倍的收入(其时邓丽君在东方歌厅驻唱,一次酬劳是1000 至2000 元,几乎是当时一般人一个月的花费),为清贫的家庭贴补家用。她的弟弟在回忆她这一段时间时充满了感谢和伤感。对于年轻的邓丽君来说,休息时间总是太少,常常一个晚上要赶多个场。她从少女时期就成了家庭的经济支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1966 年,金陵女中因邓丽君不能顾及学业,要求她在读书与唱歌之间选择其一,当时的邓父认为学校是多管闲事,与校方不能达成妥协,最终,邓丽君从学校辍学,结束了义务教育。同年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一曲《采红菱》获得冠军。

1967 年,邓丽君告别学校,转而加入宇宙唱片公司,以14 岁年龄,正式出道当了歌手,邓妈妈遂护女于左右。

从此邓丽君与母亲辗转于台北各大歌厅献唱,不论风雨昼夜,莺吟燕舞,有时竟要一夜连赶六场,而演唱带来的收入渐渐成为七口之家的经济支柱。她的这种赶场的经历,也是许多“外省第二代”女孩子的经历,贫穷与孤独萦绕着这些外省人。不同的是,邓丽君是真实地爱着唱歌,爱着舞台上的灯光和最后的掌声。

14 岁的少女情窦未开。她清秀可爱,未深尝忧愁,歌喉清越,唱的都是欢快的谣曲。邓丽君越唱越好,渐渐有了“娃娃歌后”之称。

随后有了第一次上电视演唱(15 岁)、演出第一部电影《谢谢总经理》及演唱台湾首部电视剧《晶晶》主题曲(16 岁)的经历,邓丽君渐渐被人熟识,被观众认可。

也是在16 岁的时候,邓丽君第一次走出中国台湾,应新加坡总统夫人的邀请出席在新加坡国家剧院举办的慈善演出。邓丽君的眼界大开,目光因而转至东南亚和中国香港。

第二年(1970)的1 月,17 岁的邓丽君参加了香港工展会主办的“白花油慈善义卖”,即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义卖历史上最年轻的“白花油义卖皇后”。随后的10 月,邓丽君与张冲拍摄了个人的第二部电影《歌迷小姐》,这部电影大获成功,“歌迷小姐”的称号也取“娃娃歌后”而代之,成为邓丽君的另一顶桂冠。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行程为邓丽君开了眼界,她始知海外各地遍居华人,这个发现让她兴奋,培育了她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歌声可以传播得更远。1971 年,邓丽君跳槽到丽风唱片公司,这是一家有东南亚背景的唱片公司,在公司的支持和策划下,邓丽君如愿以偿地在东南亚巡回演唱一年,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地,她甜美的歌声如飞花,四处飘扬。

东南亚巡回演唱的历练,使邓丽君的舞台技巧不断精进,演唱水准也大有提高。花里春风不觉时,及至1973 年6 月,20 岁的邓丽君再次来到新加坡国家剧院,但这次她是来出席“远东十大巨星慈善晚会”的,自从1972 年底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之后,邓丽君渐渐树立了东南亚的歌后地位,而新加坡国家剧院的这次晚会则使她更上了一层楼。这年9 月,邓丽君又拿大奖,在香港获颁“十大歌星金骆驼奖”,大奖连连,登高而远望之,邓丽君的目光又投向了音乐市场巨大的日本,真可谓春风得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