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序(2)

书本的内容结构是最重要的一环。本书以“银河映像十大电影”为骨干,这样的构思自然不是求全,而是以银河映像签署式的电影风格为主——如此一话看似含糊,但熟悉其电影的观众自可领会──大概是以警匪片类型(或警察片、匪帮片、黑社会片)为基础(在十大电影中惟一例外的是《大只佬》和《柔道龙虎榜》[2004]),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变奏及冲击,以警察、匪徒、黑社会人物为角色原型,赋以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及意义,而银河映像这些电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始终与香港“后九七”大环境保持紧密相扣的关系,由《暗花》(1998)、《非常突然》(1998)、《真心英雄》(1998)的死亡派,到《柔道龙虎榜》的黑色励志,再至《黑社会》的政治权力寓言,莫不如是。

立此方针后,下一步自然是电影选择问题,本书所说的“十大电影”与任何竞选无关,亦没有具体客观标准(如电影奖项的多寡),这“十大电影”可以理解为银河映像的十部代表作,由本人、本书顾问及银河映像共同拟定,基本共识是大家对这十部电影都有高度肯定。担任本书的两位顾问,分别是美国知名电影研究学者大卫·波德威尔(David Bordwell)和香港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兼影评人李焯桃,他们为本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意见,波德威尔更为本书撰写介绍文章,除了叙述银河映像的十年路程,亦将其电影作品放于国际脉络中检视(银河映像以香港为基地,自1999年登陆欧美大小影展至2005年《黑社会》成为戛纳电影节竞赛电影,近年又进军内地版图)。

事实上,兼收国际及香港视野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本书以十部电影为骨干,在每一部电影的单位下,有电影介绍、电影人访问及专业评论三部分,由浅入深,内外观照,并附录银河映像十年的整全片目。如果银河映像作品只局限于香港,所谓兼容国际与香港视野只会是良好的主观愿望,可幸事实并非如此,银河映像电影十年来受到欧美影评界相当关注,这令我们在邀约海外作者献文时没遇到很大困难,广发英雄帖后,反应甚佳,不多久我们已齐集本书现有的美国、加拿大、意大利、马来西亚影评人及电影研究者,加上香港几位出色的影评人,阵容鼎盛。本书大部分文章都是新作,一两篇是旧文重写。在评论特色上,海外影评比较侧重形式主义(如镜头分析)、美学风格和导演比较,香港影评则更重视电影与社会的关系(如“后九七”寓意、专业精神等),这大概与作者的生活语境(context)相关,但又不尽如此,好些海外影评人对香港以至亚洲电影都有长期研究,而香港影评往往亦可做到形式与社会阅读两者兼收。银河映像,难以想像。其实此话亦可形容本书的生成。本书的制作一再显示香港人独有的赶“死线”(dead line)、有利有弊、在时空压缩下将难以想像的东西变成可能的拼搏精神。在短短数月间,我们每天都与时间暗战,十万火急,终于完成这一中英对照书籍。我们没有暗花,也没有固定的创作兵团,非常突然被征召入伍的倒为数不少,个个都是拍心口上的真心英雄,出尽枪火把本书当成大事件看待,终于成就一个字林的诞生。

要多谢的,包括银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及各电影公司的全力支持,来自海外及香港贡献不浅的作者,以及接受访问的十位与银河映像关系密切的台前幕后人员。其他未及详列者,在本书“鸣谢”中有他们的份儿,不敢遗忘,衷心感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