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德里3

辛哈是我的网友,正是他在MSN上邀请我来印度旅游的。他说自己有两个月的假期,可以陪我到处玩玩走走。我们的计划是,我来印度过春节,由他安排行程;一个月后,他随我回中国度假,由我负责接待。

这种交换旅游在网络上很流行,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即使不为了寻找梦中的答案,印度风情于我也有着神秘妖冶的吸引:明艳的纱丽、古老的石头城堡、香精油与催情术,《爱经》、瑜珈,还有浓郁的咖喱……我一向喜欢华丽的东西,同时迷恋古老的文化。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简直就是我的信仰。

我夸张地大力呼吸,笑着说:“好像没什么不同,我以为一下飞机,就会闻到很浓的咖喱味呢。”

“有人家的地方才有咖喱。这里是机场,人烟稀少,车子却多,当然只有汽油味。”

小辛的车子开得很好,这让我在彻夜飞行后的昏昏沉沉中,几乎感受不到自己已经来了印度。他絮絮地告诉我,他如今在尼赫鲁大学中文系读三年级,成绩在全班排名第三,再过一年毕业,如果成绩好,政府就会送他去中国北京大学进修。但是他等不及了,想在那之前就先到中国看看,他太喜欢中国了。

其实这些话,他早在MSN上都已经跟我说过的,不过当面听他用流利而发音不准的中文亲口说一遍,感觉又不同。他的中文很不错,可是常常把形容词的意思说反,比如:“你刚下飞机,一定很饱吧?到了家,就可以吃中餐了。”或者:“今天天气很凉,等下出门时,不要穿太多衣裳,只穿一件衬衫就够了。”

我问他:“你们家也吃中餐吗?我倒想试试印度咖喱呢。”

他惊讶地说:“当然有咖喱,我妈妈做的蕉叶咖喱是很甜的。人人都要吃中餐的吧?中国人不是这样吗?”

“中国人当然是吃中餐。可是我以为印度人……”我忽然有些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说——‘午餐’吧?”

“就是中午的饭啊,不该叫中餐吗?早餐、中餐、晚餐。我们上课就是这样学的,错了吗?”

我忍俊不禁:“没错,没错,只不过我还以为……算了,你刚才说天气很凉,意思指的是‘COOL’?”

“当然不是,‘COOL’的意思是冷,我是说凉,就是不冷,穿衬衫就好了。中国话不是叫凉快吗?”

我不禁笑了。

车子驶入市区,道路宽敞干净,两旁高楼鳞次栉比,街树葱茏,酒吧、网吧、银行、服装店一间挨着一间,就像任何一个中国城市。

我摇下车窗,大口呼吸印度城市的气味,然后憋气片刻才重新吐出。遥远的印度风情在我的胃里打了个转儿,便有了亲密的味道。

小辛奇怪地看看我,问:“你在做瑜珈吗?”

我笑:“我可不会瑜珈。是在……你知道‘回肠荡气’这个成语吗?”

“知道,可是……回肠荡气是这样用吗?”

我再次大笑起来。

在陌生人面前,我轻易就会变得活泼,口若悬河。与小辛相处半小时,说的话比我和同事整个学期的对话还多。

或许是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在上课的时候必须滔滔不绝,我在生活中便难免惜字如金。一则是觉得所有的话都在课堂上预支了,二则也是害怕祸从口出,说多错多。

小时候最常听到的斥责就是:“少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于是我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倘若不能确定自己的话有人倾听,便决不浪费口舌。

然而,小辛是这样的单纯、热情,而且妙语如珠,让人觉得交谈是一件如此有趣的事情,很难沉静下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