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分五色——神秘的单色阶审美风尚(1)

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

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淼,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一般。”

郭靖问道:“甚么叫水墨山水?”

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

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

——金庸(1924— )《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

虚实相生

在郭靖的观察和认知中,湖光山色五彩纷呈,而黄蓉却偏偏说那是没有色彩的图景,令郭靖茫然不解,颇有几分神秘的气息。笔者小时候看到《射雕英雄传》此处时,与郭靖同样不解,以至于念兹在兹数十年。

郭靖与黄蓉对山水之色认知的分歧不在于眼,而于在观念。郭靖的色彩观是客观而实在的,认识到的色彩就是眼睛所看到的色彩,纯朴而直接。黄蓉的色彩观却来自中国文人式虚实相生的思维方式,她眼中的色彩反映到认知中,变作了观念上的色彩,青绿蓝苍与橙黄桃红尽数化为黑墨虚白。

中国的正统色彩观念承载了太多的规定性内容,而更讲究性灵与自由的道家色彩观念则试图将这些缚手缚脚的东西全部抛弃,用黑白两极作为本源来替代表象的五彩,试图探寻事物的本质。《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也表达出了道家的色彩观: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色彩因承载太多,而趋于无彩色——黑白、玄素、水墨……相比错金镂彩、五色绮丽的儒家色彩体系,道家的传承者既不探讨色彩的伦理内涵,也不追求五行方位的色彩联想,一切纷繁的视觉色彩表象在他们心中返璞归真,凝为永恒的黑白。这里的白并非实体的白色,而更多地指“留出来的空白”,即为虚白。在水墨画中,山石的受光面,石坡的平坦处,水天空阔,云物空明,山足的杳冥,树头的虚灵,都可用虚白来表达。纸上留白还可以作天,作水,作烟,作云,作雪,作道路,作日光。所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为的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处”。对虚空的审美正是道家色彩观的独特部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