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四个星期,上午上课,下午复习,周末有校方安排的活动,如:八达岭、十三陵游。但是,好奇的日本留学生如我,总是找机会溜出去逛街,想要尽可能接触到当地的实际生活。已忘了怎样认识的,我们跟清华大学的几个学生一块去北海公园划船。后来,我也跟当地年轻工人交上了朋友。记得第一次单独约会之际,他在西单大街南边的素食餐厅请我吃饭,因为他点的菜肴很多,我以为还有别的朋友要来,其实并没有,只有我们两个人。就那么一顿饭,他花掉了四十块人民币。我当初没有明白,但那数目等于他三个星期的薪水,果然第二次约会的时候,他的钱包已经空荡荡,问了我:“你有钱吗?我只有粮票呢。”
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好比是冷淡的帅哥。他不是说着甜言蜜语伸开臂膀的类型,却有独特的魅力令人难忘。不过,当时的北京也确实有很多帅哥,我觉得比东京至少多三倍。一来北方人个子高、皮肤白。二来外国人有异国情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年北京没有胖子,大家都高瘦苗条得跟时装模特儿一般。日本媒体说,那是中国人常喝茶自然减肥的缘故,于是日本市场上一时流行茉莉花、普洱等中国产的“减肥茶”。后来的二十多年里,北京男人的平均体重增加了多少我不得而知,总之到了现在很清楚:喝中国茶会自然减肥之说是胡说八道。只要热量摄取得少,谁都不会发胖的,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一九八二年的夏天,北京街上还到处看得见“文革”时期留下来的红色大标语。虽说改革开放已有几年,但是集体所有制仍非常巩固,中国首都还没出现民营企业、商店。当时,整个北京城的饭庄、食堂,只有中午和晚上固定的几个小时才开门,如果错过了时间,就得挨饿。但即使在午饭晚饭时间,没有粮票的话,有钱也不行,吃不到饭。可怜的外国人只好在路边的副食品店买块干巴巴的面包塞进嘴里。当时的北京也还没有普及冰镇的饮料。啤酒是从公共浴池那么大的桶子用塑料勺子舀起来喝的。有橘子味的常温汽水一瓶卖三毛钱,相比之下摆在专用冰柜里的可口可乐一瓶卖八毛钱算贵的了。当时,除了北京饭店、民族饭店等国营饭店以外,中外合资的建国饭店已经开门,去那里就可以吃到外国食品。不过,我们留学生倒觉得吃喝跟中国老百姓一样的东西才酷。连服装、发型都要模仿北京姑娘,甚至女同学们互相帮忙梳辫子一块去照相馆拍了中国味道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