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府 (4)

吕碧城把色、景、意结合得浑然一体,极具独创性的一首诗。读这首诗,你最先感到的是诗的韵律的变化,她四步一韵、一韵一换、五韵递出,把长城与诗的形式、诗的内容、诗的感受,结合得丝丝入扣,像苍龙一样,腾跃于崇山峻岭之间,起伏跌宕,大开大合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走进她的诗的世界,仿佛看到作者凭海临风,放声长叹,面对国事家难,她诗为心声,喊出了自己的感慨和忧愤,使你的心陡然提升,进入另一重斑斓境界,长城也变了一副面孔,有了它独有的一份根性。

北京政府时期,吕碧城还写了一篇《费夫人墓志铭》,这也是在她的诗词创作之外不多见的一篇。

铭,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的写作要求是颂扬美德,警戒过失。最早刻在金属器物上,汉魏后碑文渐盛,便“以石代金”了。随着时代的体制变化,这种文体的写作也便式微了。

然而,吕碧城这篇铭文却写得别具洞天,异彩纷呈,构筑了一个道德操守和人格化了的精神世界。

墓志铭前半部分是墓主人的身世和经历。大意是:

夫人姓费名佩庄,字叔娴,江苏吴江人。父费延厘,清翰林院撰修,母陆氏,因前有袁氏及二女,故叔娴位排第三。她八岁时父亡,由母亲教养。在叔娴十七岁时,嫁给吴县候选知府谢景宜,她与丈夫及亲属相处和谐,一无间言。然刚过五载,丈夫便因病亡故,于是她毁容守寡,并力排众议,选宗立后。不幸的是,她刚刚服丧完毕,过继婴儿又得了凶疾。她亲尝汤药,又祷告神灵,不几日便身将不起,家人送药,她把杯子扣下来说:“我体弱多病已久,且老爷的墓穴未安,不如一死了之,为什么还亟亟求生啊?”当家人把墓封安以后,她才答应找医生,然而因思虑摧伤,已不可治。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戊寅逝去,年二十六岁。嗣子于是年甲子,把她与丈夫合葬于吴县的西跨塘(木渎镇附近)。

墓碑的后半部分是铭文:

猗欤高门,蒀兹灵秀。鬓发如云,蛾眉螓首。风神淖约,匪仙胡逅?夙秉诗礼,妇道既成。相夫专静,纷毋令名。和鸣将将,宜炽而昌。如何队绪,适会其殃。持躬絜白,援礼自圉。周旋进退,壹中规矩。榰柱公姓,諐疑所府。粤有灵氛,筮焉愬汝。穷亦不变,敬事威家。饬我帉砺,佩玉之傩。有艾弗乂,椒兰则萎。御物谦僔,使令宽密。九族咸睦,融融泄泄。胡先胡后,维良作则。彼疏而粺,式刑坤德。性已弗遂,聿怀隐忧。从容颜色,终和且柔。言归定省,昕夕绸缪。天乎罔极,慈荫遽凋。心同箨解,泪若泉流。泪犹有竭,心胡能瘳。含凄寝疾,自冬徂春。清和扇序,怛化归真。树蕙盈晦,猋风疾振。荄则敝矣,播馥扬芬。舜华易谢,寔陨其年。松竹之操,孰陵其坚。宅身弇晦,光于斯文。千秋万禩,永奠幽窀。

这篇铭文,是吕碧城为这位长眠于太湖之滨的年轻夫人,唱出的一支生命的雅歌。

出身高门的费夫人,以其美丽的风姿,贤淑的亲和力,赢得了丈夫及其家人的赞誉,尤其是丈夫病逝后,她毁容守节,选宗立嗣,受到了社会广泛尊重。不幸的是,她因操劳过度,二十六岁那年因病不治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吕碧城为她撰写的这篇墓志铭,也成为那个时代所彪炳的一面镜子。这不能不说是吕碧城的一种价值取向。她婚姻的不幸,坚持终身不嫁的信念,从这块墓志铭里不难看出她的影子。然而,她在倡导女权的同时,又把丧夫守节推到了极致,这也是她精神世界的一个矛盾。从这个角度看,这篇铭文不可避免地带着时代的缺失,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叹息。

一九一四年六月一日,吕碧城经朱葆康等人介绍,加入了晚清创建的著名文学团体——南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