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抗的最后一幕:锦州撤退前后(4)

即使东北军从锦州撤退后,参谋长荣臻对《大公报》记者还是这样抱怨:

东北军为国难牺牲亦无不可,而饷、弹、械均无接济,如何作战?中央仅下令死守,不见补给岂欲军士徒手搏敌耶?

12月30日,无声无息三天了的国民政府,终于致电张学良(也终于不是以“文官处”名义),继续说“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望该主任深体政府之意”。

1-31 日军增援攻锦州的新兵从大阪登船

结合实际的战场局势,再联想到日军从国内增援锦州前线之迅速,当时国民政府姗姗来迟的这一份电报,是足以让东北军上下都觉得悲凉的——

国民政府在这份电文中说“御敌情形,殊堪嘉许!”“陈述困难各节,均所深悉”。

可是,抗击着日军侵略的东北军,让国民政府“嘉许”的东北军,为国民政府“深悉”困难的东北军,他们急需的补给呢?在国民政府的文官处前几天打了两次官腔之后,到30日这一天国民政府终于又有了动静的时候,反复催促的补给,还是一枪一弹、一毫一厘也没有送到东北军手上。

26日张学良就在询问“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的“预筹应付策略”,到30日在这一份电文中,国民政府才回应天津一地的问题,且居然拖了好几天才给出的“预筹应付策略”,就是叫东北军“须预先防止”而已:

“日军攻锦时,天津或有异动,亦须预先防止”。

于是乎,东北军如果下决心全力在锦州作战,那也得独立照应着天津的局势。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样的回答和没有给出任何回答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张学良就是傻瓜,也知道天津的“异动”是“须预先防止”的。张学良连续发电报给国民政府,是需国民政府再告诉一遍他“须预先防止”吗?

张学良当年看到这一句话,怕是连哭笑不得的心境都没有了。

更为关键的是,东北军在锦州面临日军重兵的进攻,日军会“以海军威胁我后方,并扰乱平津,使我首尾难顾……顾此失彼,必不能免”的问题,国民政府却连一句具体的回应都没有。

日军当时增兵华北,频繁进行军事调动,确实呈现咄咄逼人的架势。当时担任中国驻日公使的蒋作宾,在其日记里就记录了日军增兵华北、扰乱东北军后方的实例——1931年11月9日的日记记录:“日本又在天津等处骚扰,所谓便衣队者,即彼收买之流氓。”11月27日的日记记录:“今晨阅报,知日军又攻天津。大炮已攻中省府及市府,我方要求停战而亦不许。”12月17日的日记载:“迩来又决定派第十师及近卫军第一师等特种部队赴东省及天津……”

此类情况在这一时期张学良致马占山等将领的电文里,以敌情通报的方式有很多记载。例如记录了此时期日军在天津直接开枪开炮的情况,在12月29日的两份电报里即分别有记载:“俭早二时至八时,津市接近日租界各处,敌方时以机枪向我方扫射并放炮数发……”“艳早五时许,津市南关下头及海光寺两方面,又有开枪向我方射击者……”

1-32 1-33 锦州之战期间,从塘沽登陆、威胁东北军后方的日军大举开进天津的照片两张

而日军增兵华北、频繁军事调动的情况,记载的更多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