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抗的最后一幕:锦州撤退前后(3)

于是,张学良提出:“……仍乞调遣大部援军,以厚实力,而资抵御。”

张学良只用这一句话具体提到援兵的问题。国民政府以举国之力进行抵抗,更多只是他的期待而已。这一份电文最关注的,其实还是军饷和弹药的补给问题。

次日(1931年12月26日),国民政府回电张学良,电文简短且口气很“公事公办”:

限即刻到。张主任汉卿先生勋鉴:有寅电悉,已由府秘令财政、军政、参谋各部,迅即筹发,并分送特种外交委员会矣。特复。国民政府印。

大敌当前的关头,国民政府回电的仅仅表示军饷和弹药处于“迅即筹发”之中,而关于援军的问题、日军在华北调兵的问题则只字未提。

1-27东北军守卫锦州城的第一道防线

得到了国民政府军饷和弹药“迅即筹发”保证的张学良,于26日当天立即致电国民政府,首先即提到了决心:“对锦必尽力设法固守”。

这一份电报中,张学良进一步具体提到了最关注的两个问题——

“战端一开,非一时所能了;关于补充增援诸项,必须筹有确切办法”。“再日本在天津现已集结大军,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关于此节,尤须预筹应付策略。否则空言固守,实际有所为难”。

随之再次向国民政府表达了决心和担忧:“良部官兵,已有牺牲决心;但事关全国,深恐无补艰危”。据此提出了“善后问题,不可不预加筹计”。到了这一份电文的结尾处,张学良以这样的口气询问国民政府:“…究应如何处理之处?敬请统筹全局,确切指示为祷!”

这一封紧急电报发出后,在27日一天战事趋紧的情况下,得知张学良宣布“对锦必尽力设法固守”的国民政府竟没有任何回应。

1-28 向锦州进发的日军

到了28日,张学良才接到了回复,却居然只是国民政府的文官处一封打官腔的简单回电——

限即刻到。北平张绥靖主任汉卿先生勋鉴:宥酉电奉悉,已分交参谋军政两部核办矣。奉谕特复。

国民政府文官处。俭印。

26日发出的电文中,张学良又一次陈述了“日军倾全国之力,我仅一隅之师。彼则军实充足,器械精良,陆空连接,大举进犯;我则养饔不充,械弹两缺,防空御寒,均无准备。实力相较,众寡悬殊……”的情况,而国民政府文官处的电报中,于东北军的困境却是没有任何表示。张学良25日即提出“子弹需用最急,尤请日内照拨”。三天过去了,这个最急切的要求也继续是“核办”之中。

1-29、1-30进攻锦州的日军在进行战斗准备

于是28日的当天,张学良再次直接把电报发给国民政府主席,电文的开头增了这样的语句:“万急,限即刻到。”

此次电文的内容完完全全是催促“款项械弹”“火速照拨,以济眉急”了,已经没有只言片语提到援兵和华北全局如何处置的问题——

南京国民政府主席钧鉴:

前为防守锦县,恳请筹拨款项械弹,旋奉电示,已饬主管各部分别照办。仰见关念边陲,保国卫民之至意。惟迩来日军着着进逼,锦县危急万分,我军誓死抵御,敌人迄未得逞,然士气虽壮,款弹两缺,敌如大举前进,即举东北士兵尽数牺牲,亦难防守。事关全国,钧府既迭责其尽职,自应即援以实力,事出急迫,惟应仍恳俯赐查照前电,迅饬主管各部,火速照拨,以济眉急。

临电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张学良叩.勘印.

第二天(1931年12月29日),却还仅是国民政府的文官处给张学良回复了电报,回电也仍是继续跟张学良和东北军打着官腔:

限即刻到。北平绥靖主任汉卿先生勋鉴:勘秘电所陈各节,已妥密交各主管机关迅速办理矣。特复。

国民政府文官处。艳酉印。

实际上,在往来电文的遮掩下,国民政府给予东北军的也只有官腔而已——26日已明确表示“迅即筹发”,29日又说是“妥密交各主管机关迅速办理”(这次不止说是迅速,多用上一个形容词“妥密”)的“款项械弹”补给,从东北军战后的申辩来看,到1932年元旦之后,都还没有下发到东北军手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