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阵儿在报社盯版的时候,下夜班常去夕照寺吃羊肉串,火火的半条街有不少酒腻子,狂煽瓶啤。
夏天到了,好口冰啤,便问摊主,啤酒冰不冰?
摊主一指白底黑字大招牌,赫然斗大的四个字——冰镇一切!
在主题“冰镇一切”的上面,还有一行眉题——冰镇啤酒、可乐、雪碧、椰汁、豆奶、果茶、粒粒橙、美年达、芬达、七喜、矿泉水、北冰洋、黑加仑、健力宝。看来摊主确实被问烦了,索性把人们想凉着喝的都给冰了。
从打倒一切反动派到冰镇一切软硬饮料,时代不同了,语境在巨变。
文化在北京深了,连一个街边的冷饮摊儿都能玩出这么一句顶一万句的词儿来。冰镇一切——听着就是爽!
不是打小在北京混的主儿绝写不出这词儿来。
我突然想起,现在北京满大街还能见着另外一词儿——冷批。
就是冷饮批发的压缩版,地道的北京味。
后来,“冷批”的意境转移了,变成冷静批判的意思了。
比如:田震冷批中国歌坛,莫拉蒂冷批曼奇尼。
而在香港,把酷男喜欢穿的夹克叫“冷衫”,貌似人越冷酷越帅。
这种叫法很快流向广州,一次我问广州练摊的靓女:穿这种“冷衫”会不会冻感冒了?
靓女说:哪里呀,乱讲,你穿这种“冷衫”回酒店,会有靓女敲你的门啦。
我说:我不要小姐。靓女说:那小姐要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