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书》 出版前言

关于《五卷书》的形成,如序言中所说,印度一个国王,有三个笨得要命的儿子,“对经书毫无兴趣,缺少智慧”,有一个名叫毗湿奴舍哩曼的婆罗门,“精通许多事论而享大名”,写下了《五卷书》,在六个月内教会了三个皇子统治论,从此,《五卷书》“就在地球上用来教育青年”。

《五卷书》分为《朋友的决裂》《朋友的获得》《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平与战争等等》《已经得到的东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所以称为《五卷书》。

通俗来讲,《五卷书》是一部古印度民间故事集,也是一部寓言集和童话故事集,虽然是以统治论用于教育印度王子们治国安邦之策,却也因其趣味浓郁的内容获得普通人民的喜爱,并用于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五卷书》一直以来以其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影响著称于世,不仅在印度文学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文学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深远。季羡林曾经说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用任何文字写成的书籍以耶稣教的《新约》《旧约》译成的外国文字最多。但论到真正对民众的影响,恐怕《新约》《旧约》还要屈居第二位。”言外之意,《五卷书》在世界范围内对民众产生的影响超过《圣经》。

《五卷书》最早的传本可能追溯到公元二三世纪,但是直到1959年中国才有了季羡林先生翻译的第一版汉译本,且流传不可谓深,亦不可谓广。所以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五卷书》似乎还是比较陌生的。

关于《五卷书》形成的时代背景、文学地位和影响、结构特色等等,季羡林先生在本书中的《译本序》和《再版后记》中有详细介绍,这些文字对理解本书内容不无裨益,提醒读者不要忽略阅读。

《五卷书》不仅以其独特的故事结构、韵散结合的行文特色,以及充满童话味道的寓言故事使人着迷,作为印度皇子们的必读书,《五卷书》更是名副其实的一座智慧宝库,修身、齐家、治国法则,为人、处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俯拾皆是,例如:

不管是怎样无足轻重,许多东西联起来就保证胜利。

用一些草就可以搓成绳子,用这绳子连大象也能捆起。

谁要是不把敌人和疾病在刚发现的时候就消灭掉,

即使他非常有力,等到他(它)们壮大了,仍然会被打倒。

一个人在世界上受到重视或轻视,

取决于他的行动,取决于他自己。

对一个有本领的人,哪有过重的负担?

对一个有决心的人,哪有过远的距离?

如果不希望一个人倒霉,即使他不问,也要对他说明事实,

好人的规矩就是这样,如果不这样做,那就是倒行逆施。

有本领的人用自己的本领来获取名声,出身有什么关系?

……

如此不胜枚举。

寓言的功能之一便是劝世警俗、启悟智慧等,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将此类句子用字体加粗的方式标示,以期提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多加思考,亦便于读者在随手翻阅时能多有收获。

书中并附由巴列维文转译的阿拉伯文译本插图,朴拙可爱,颇具异域色彩,结合文中故事,值得欣赏玩味。

《五卷书》篇幅浩大,故事串故事,根据标题统计的故事就达83个,其中又隐含其他故事,但因其寓言的文学形式,且原本就是为了教育青年,故阅读起来并无艰涩之感,且其中蕴含的哲理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时常咀嚼思考。

本书虽几经编辑修订,仍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出。

为更多人带来思考和益处,这是本书出版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季羡林先生翻译《五卷书》的初衷和期望。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