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的效应(1)

不要在花园里寻觅了,我的朋友!无需它寻,你即是花园。安坐在莲花之上,凝视这无限的美丽。

——卡比尔(Kabir)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

什么是同?什么是不同?

——月称和尚

1951年的春天,美国国家首都公园的园艺学家乔治?哈丁(George Harding)博士在华盛顿特区的温室里惊奇地发现,两枚莲花的种子发芽了(Time Magazine,1951)。他不是奇怪莲花的发芽;他知道莲花的种子在那里。令他惊奇的是,这两枚莲花的种子出土于中国东北部一个古老湖泊的淤泥中,已经有5 000年的历史了(Shen-Miller et al,2002;Time Magazine,1951)。

真是振奋人心!虽然这两枚种子在恢复活力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休眠之中,但是他们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了种子界的长寿冠军。1920年,日本植物学家大贺一郎收集了部分与这些长寿冠军同时出土的莲花种子,它们经碳活性检测证实也已存活了1 300年(Shen-Miller et al,2002)。这批1951年发芽的莲花种子被认为是早期佛教徒培育莲花的证明。它们的出土地点是辽宁的普兰店,那时佛教刚刚被引入这里。

如果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我们能够和哈丁博士一起目睹莲花的绽放,惊叹巨大的、碟状的莲叶和美丽的粉色花瓣在水中摇曳的优雅,我们不禁会问:一个生命如何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保护自己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这正是月称和尚提出的同的问题。月称和尚是7世纪伟大的佛学导师,并且恰巧在千年莲花种子出生的前后圆寂。确实,什么是同?什么是本质?什么是纯净?什么是自身?这些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达吗?也许是这样的,但请尽量不要自我设限。

20世纪70年代,德国园艺学家威廉?巴斯罗(Wilhelm Barthlott)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莲花进行了研究(Barthlott and Neinhuis,1997)。他对莲花的兴趣源于莲叶的自我清洁能力!确实,莲叶有着超强的防水功能(用专业术语表述即“超疏水性”)。当水滴滚过莲叶时,污物也随之被带下来。因此莲花才能够出淤泥而不染。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