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泰山(二)

至今人们仍似乎相信,泰山是“通天”必经之路,一入中天门,天街、天庭隐约可见,灵魂最终要在此回归。

说泰山“五岳独尊”,还因历史上帝王要在此借助泰山神,使君权得到神权的赐予,成为“真龙天子”。西方也有“君权神授”说,但神( 基督教上帝 )君( 国王或皇帝 )分开,君权不等于神权。古代帝王以为泰山离“天”最近,有的一登基就来此举行封禅大典。封,即在泰山极顶筑坛祭天;禅,在泰山脚下祭地。司马迁《 史记 》载“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被记载的有从无怀氏、伏羲氏,至周成王共十二位煊赫帝王,包括“三皇五帝”。斯是传说,第一位亲至泰山封禅的是秦始皇。令在泰山修车道,岱顶“立石颂秦皇帝德”,说“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此后,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宋赵恒、清康熙、乾隆等十二帝三十余次亲临封禅,或遣官告祭。不过,这些帝王被“上天”赐权后,怎么去治好国理好政,走向“中和”、“太和”与“大道”呢?

孔子出生在鲁国没落的贵族家庭,少时就对泰山封禅兴趣浓厚。他或许要回答:“上天”为什么就可以批准这些“真龙天子”行使国家政权,又怎样去施好政呢?孔子诞于泰山脚下,或许就是天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黄河挟沙而行,滚滚向东,行至东营,就带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与豪迈,留下中华母亲的“绝唱”,奔流入海。早在40万年前,几乎与周口店北京人同期,沂源猿人已在泰沂山脉生息。经漫长旧石器时代,走出洞穴,烧制陶器,后李岗文化遗址的陶器,代表一种极高的文明。泰山之南,数条径由东向西的汶水汇于大汶口,孕育了大汶口文化。泰山以北是黄河,孕育了龙山文化。京杭大运河穿过微山湖,而连泗水,泗水岸畔为尼山,尼山脚下天降一圣。凡山水神奇缔造处,无不孕育超重文化、绝世文明。孔子故里还是炎帝故都、黄帝母土、商殷故国、周汉鲁都,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地。大汶口文化距今六千多年,昭示母系氏族晚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正值原始社会土崩瓦解,贫富分化,社会动荡,文化纷繁炫璨。还传说大汶口文化缔造者可能是东夷族的太昊、少昊部族。太昊即伏羲,是精通天文地理的部族首领,发明“八卦”。西方《 圣经 》只有两千多年历史,《 古兰经 》才有一千多年历史,而一部《 周易 》自伏羲开创,到周文王再造,孔子秉承,至今,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章丘才女韩润对龙山文化颇有钻研,她的一番见解,让盘桓我脑际的一些疑惑焕然冰释:少昊都曲阜,大汶口文化即是少昊部族文化,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衍续。龙山文化最富传奇的黑陶,“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与同期仰韶文化的华丽比,显得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华贵至极归于静谧。章丘城子崖,恰是传说炎黄大战、黄帝战蚩尤的遗迹。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共同谱写煌煌难匹的史前文明,将此前“中华文化西来说”驳得体无完肤。史学界以有无文字划分“史前”,这些“史前”文化虽未发现文字,但我们的先民用石器、骨针、陶器等表达人类感情,喜怒哀乐浸润其间,悲欢离合蕴含其里,当为文明之源,那中华文明就不仅是“上下五千年”,亦为一些西方人对中华文明只有二三千年历史上限之疑找到了确切答案。曲阜北依泰岳,南瞻凫峄,东连沂蒙,西俯千里平野,这样的风水圣境、文化渊域,除中原腹地绝无仅有。若不孕育一代华夏先哲,反倒不正常。孔子在此脱颖而出,乃天地之造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