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泰山(一)2

在“守道”上,孔子说:“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君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道家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而和谐,只有坚守“大道”,主张“无亲、无疏、无爱、无恶”,才可达到“天下之至公”。

在“修养”上,老子说“上善若水”、“上德若谷”,人的真性与生俱来,亦当师法自然,为无为,是为消除妄为、奸诈与贪婪。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欲达而达人,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也为老子思想所包含。

在“教育”上,老子是“以无为本”的道家哲学体系开山祖,主张向自然万物、宇宙天地学习,以至“无为而治”,是一种博大的治学胸怀。孔子本就情重教育,教化万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在“风范”上,老子倡导纯、静、虚、无,做人要宽容,做事要收敛,人生要低调,孔子亦所见略同,认为人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是有“君子”风范,区别于“小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孔子主张不与小人交往,说小人交不透,易被所害,“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道不同,不相为谋”。要辨识小人,“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