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难以守卫社会生活之底线 3

这几年来,中国文坛的“美女作家”们“风生水起”,一个又一个“木子美”横空出世,她们不但用文字描写自己赤裸裸的身体,还把自己一丝不挂的裸照发到网上,美其名曰“用身体写书”。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义上的“耻感”,在今天的一些赤身裸体的中国人身上,确乎已荡然无存了。

在人心的冷漠方面,我们在前文中谈到的“小悦悦事件”,无疑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在此之前,诸如曾入选2010年“十大道德事件”之一的“捞尸门事件”,当事者的人心之冷漠又何异于前述事件中的18个路人?再如西安发生的开车撞人后反而对受害者连捅8刀的罕见的“药八刀”案件,其已不仅仅是人心的冷漠,而是冷酷了。

二、如何守卫我们的道德底线

没有道德底线的社会无疑会人人自危,道德底线的失守,无疑已经构成对我们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基础的严峻挑战。

孙立平教授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守卫社会生活的底线》中曾如此谈到:这里所说的底线,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生活秩序。这种基础生活秩序往往是由道德信念、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正式或非正式的基础制度混合在一起构成的。一般地说,这样的基础秩序是相当稳定的,甚至常常具有超越时代的特征。甚至在大规模的社会变革中,政权更替了,制度变迁了,这种基础的秩序也往往是依然故我。比如体现诚信的社会信任体系,比如“珍爱生命,不谋财害命”的道德律令等,在社会变革的前后几乎没有大的差别。但是,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底线我们似乎已经很难守住。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之道德底线很难守住呢?我们又应当如何来守卫我们社会生活的道德底线?

孙立平教授谈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强弱失衡的社会结构”。由于利益分化,利益集团相互勾结,使所谓精英阶层和大众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上层寡头化,下层碎片化”等,就比如当年的“无极”与“馒头”之间的战争一样,就比如现在的房地产商与所谓拆迁“钉子户”之间的博弈一样。二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机制的缺失。比如就有人感叹:在当今社会,最大的痛苦是无处说理。假使你是一个被强征了土地的农民,就会体会到找到说理的机会是何等不易。三是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对效率给予的特殊强调,很多时候牺牲了公平和正义。

诚然,加强公平与正义机制建设,加强法治,是当今社会所急需,是有效地帮助我们守卫社会生活道德底线的手段之一。但是,窃以为,以上三种原因,还仅仅是表层原因,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与“无极和馒头”类似的强弱失衡结构;加强公平与正义机制建设,亮剑激浊,只是治标的手段之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