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底线:直面的是人类普世价值观 5

当医生成为商人时,人类普世意义上医生与患者之间那种救助与被救助、关爱与被关爱、施恩与感恩的医患关系,这时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了一种冷漠、算计与相互戒备的关系。对一个社会而言,这种变化的可怕,就在于这是一种在人类活动中处于道德观制高点的一种人际关系,当这种关系恶化后,也势必会带来这个社会其他相关联的价值观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比如加剧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加剧现代人心之冷漠等。同时,医患纠纷等社会矛盾也会随之而来。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当今社会之医患纠纷又似乎已成当前医疗领域不亚于“看病难、看病贵”之“痼疾顽症”。尤其是近几年来,医患纠纷的规模和恶性程度也逐年在不断增大。

有些患者家属甚至认为:如今看病,不能医生让你做什么检查,你就做什么检查,让你吃什么药,你就吃什么药,最好自己要懂些医学常识。俗话说货比三家,现在看病也是“药比三家”……极个别家属在付出自己经济能力难以承受的费用而最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甚至落得“人财两空”时,就容易心理失衡,而失去理性的患者及其家属在医院往往易于作出过激举动,引发群体性事件……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和由此引发的人员伤亡,在医患心中乃至公众心中都留下了恐惧的阴影。

诚然,排除一些不良医生的道德缺失行为,作为一个群体,我国医务人员的整体职业技能和道德水准应该是可以信赖的。同时,由于医学发展的局限性,医生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无法避免的意外。据了解,医学界一致承认医疗确诊率仅为70%,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生,误诊率在20%~30%也是允许的。但是,一些不良医生的“商人嘴脸”与从事医疗活动时的商人心态,使传统的医患关系也被彻底商业化。在商业交易式的猜疑与戒备中,在医患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小的医疗事故,都有可能酿成医患纠纷。而医患纠纷对社会稳定、对世态人心乃至对民族医学发展的伤害,显然是不能忽视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