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再看三千本励志书,不改变思维方法,也改变不了命运。
李笑来说: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相情愿而已。
所以,凡是试图通过“管理时间”来对付拖延症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我自己就有很严重的拖延症,经常欠稿,一被催稿心里就把公司恨得要命。经常把很多任务拖到最后关头才搞突击,然后,要么熬更守夜赶出一部质量不上不下的稿子,逼得大家只好被动接受,要么彻底歇菜,该项目彻底不了了之。至于当天可以做的事拖到第二天第三天,也是经常的事。
这是一种典型的拖延症症状:你明知道某件事必须完成,但就是拖啊拖啊,始终不愿意着手,心中还带着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我这事还没做啊,我那事还没做啊。你又不能说拖延症患者懒惰,如果仅仅是懒惰和拖延,没有负罪感和内疚感,那就不叫拖延症,叫人品有问题。拖延症是明知要干,却没有办法让自己开始干,但也没闲着,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把压力刻在额头上、匆忙写在脸上。他们身上充满了矛盾——既勤奋又懒惰。所以,他们可以称之为穷忙族。
比如,很多学生每到周末都要起个大早挤公共汽车去某个地方上课外辅导班,中午吃既不价廉又不味美的盒饭,下午还要在一个充满各种味道的教室里继续上课。他们也许会玩电子游戏,但显然比那些只玩电子游戏的人更勤奋;他们也许会喝酒打牌,但显然比那些只喝酒打牌的人更努力。
又比如,我明明计划的是上午联系作者,下午写稿子,结果第二天一早,公司突然召开一个重大的会议,会议上的要求使得我和我的部门领导都很焦虑,于是她生气,我也不愉快。这一天的结果是:既没有联系作者,又没有写成稿子,还没法跟公司交代,计划全泡汤了。
你“Google(谷歌)”一下,就会知道“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不过,西学东渐后,这现象已被彻底本土化了,特指那些成天很忙,但也没有做出什么的人。我们之所以成天都在忙,却又无可救药地成为了拖延症患者,不过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正确地处理“时间、人性、意外”——噢,很多人虽然在忙,脑子里也念头横飞,但实际上,他们还没有学会思考,“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