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之父——马云(3)

一开始,马云就将自己的目标告诉了他的兄弟们:

第一,他们创办的阿里巴巴是一家可以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阿里巴巴公司的服务对象是那些中国的中小企业;第三,阿里巴巴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3月,阿里巴巴正式上线,宣布对所有中小企业全部免费,而且许诺永远免费,但是马云的主意并没有得到兄弟们的支持。在他们看来,免费为中小企业登记就意味着他们没有收入,辛辛苦苦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却又没有回报。马云是不是疯了?马云顶住了压力,坚持自己的决定。

这是一段很艰苦的时期,在其他网络公司疯狂烧钱的年代,马云的团队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节省,因为他们没有钱,出门尽量用走的,就算要打车也是打夏利而不是桑塔纳,因为要便宜2元。没钱去外面吃饭,马云的夫人张瑛就煮饭给他们吃。但是即便这么节省,他们的钱还是用完了。

收获:风雨之后终见到彩虹

阿里巴巴的网站www.alibaba.com正式上线后,商家在注册之后就可以在上面发布供求信息,然后相互联系即可。这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可谓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一传十,十传百,阿里巴巴成了小企业家口口相传的金字招牌,但是阿里巴巴本身并没有收获多少好处,他们没钱了,网站想要运行下去,就要做外贸,这才是能为阿里巴巴带来利润的来源。马云很快将网站内的主营出口加工的中小企业整合起来,做了一个“中国供应商”的专区向全球发布。就这样,阿里巴巴在欧美的名声也日渐大了起来。海外媒体对这个中国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0年,美国《商业周刊》的记者来到杭州,开始对阿里巴巴进行了专访,令记者觉得诧异的是,阿里巴巴的基地竟然是在一栋居民楼里。更令他惊奇的是推开门所见到的情景:面积不大的房间里挤着20多个员工,地上到处都是铺开的床单,空气里还有鞋子的气味。随着《商业周刊》的报道,欧美人的注意力集中了过来,随之中国的传媒也开始注意到了马云和阿里巴巴,就这样阿里巴巴没有花费1分钱宣传费就打响了企业名声。但是那个时候,资金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阿里巴巴还生存在困境里,甚至要借钱给员工发工资。

于是在这时候,声名鹊起的马云便开始在他的巡回演讲中附带了吸引投资的任务。终于,高盛集团的天使基金向他们表达了投资的意愿,在达成协议之后,高盛向阿里巴巴注资500万美元。靠着这笔钱,阿里巴巴终于可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窝了,这就是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3层。在随后的一年里,阿里巴巴依然在悄无声息地成长着,为了更好地发展,阿里巴巴又接受了日本软银集团孙正义的投资,由此,阿里巴巴踏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2003年,为了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马云又创办了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支付宝,现在支付宝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2003年,马云创办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淘宝网就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之所以能在易BUY、易趣、8848等成熟的个人拍卖网站中夹缝求生,并拔得头筹,淘宝网靠的就是一个本土化的优势。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淘宝网立足于中小企业密布、销售压力巨大的江浙地区,淘宝网的出现立刻受到了他们的欢迎。2008年,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每天有近900万人上淘宝网,淘宝网成了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销售额突破400亿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