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 (3)

华特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凭借“米老鼠系列”,他终于拿到了每部2500美元的发行价。华特还看到了米老鼠的潜在价值,他以特许经营方式出售米奇的使用权,通过收取版权费来增加收入。有米老鼠形象出现的商品都非常畅销,米老鼠成了迪士尼公司的摇钱树,也是从这时开始,迪士尼公司开始了最初的资本积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米老鼠横空出世,迪士尼公司破茧重生!

鲍威尔使诈

得意忘形之际,就是危机四伏之时。华特制作“米老鼠系列”的时候,再一次遇人不淑,他遭遇到第二个明兹——帕特?鲍威尔。

话说《蒸汽船威利号》制作过程中,华特为后期的配音问题伤透了脑筋。当时好莱坞的配音设备被一些大公司垄断,他们不让独立制作人制作有声电影,华特和罗伊决定到纽约寻找配音设备。

华特首先找到堪萨斯的老朋友风琴手卡尔?史塔林,让他为片子谱写了音乐。1928年9月,华特带着影片和乐谱来到纽约。当时,有声电影刚刚问世,卡通制片界对配音技术尚且无人问津,美国广播公司首创了胶片录音法,但其要价远远超过了华特的预算,华特不得不望而却步。这时,华特遇到了帕特?鲍威尔,他自称拥有一套名为“电影声”的独立录音系统,能以大大低于美国广播公司的价格来帮助华特。华特与鲍威尔一拍即合,鲍威尔找来百老汇斯特兰德剧院的管弦乐手,为《蒸汽船威利号》配乐。

鲍威尔的要价虽然比美国广播公司低得多,但设备不完善,配音过程几经周折,到最后也耗资巨大。罗伊在加州拼命找钱,华特把所有能典当的东西拿出来支付配音的花销,甚至让罗伊把他最心爱的“月亮牌”敞篷跑车都卖了。罗伊劝华特不要这么一意孤行,到时候影片不成功反落个倾家荡产,华特反驳说:“我们离成功就差一层窗户纸了,不能为了一点钱就前功尽弃。现在的投资,未来会给公司带来十倍、百倍的收益,财神爷正在敲我们的门呢。”华特一直自信满满,他还承担了配音的部分音响效果,包括米老鼠的尖叫声。《蒸汽船威利号》的配音工作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之后大获成功,平心而论,鲍威尔的功劳的确不小。

全美人民都知道了“米老鼠之父”——华特·迪士尼,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抢走“奥斯瓦尔多”的明兹,竟然恬不知耻地找上门来,想和华特继续合作,他又惦记上了米老鼠的发行权。此情此景,华特情何以堪?他忍无可忍,对明兹一顿臭骂,接着把明兹扫地出门了。有了“奥斯瓦尔多”的教训,华特再也不会轻易地让渡版权了。

这件事发生时,鲍威尔就在旁边,他对华特的做法拍手叫好。同时,鲍威尔表示愿意同华特合作,迪士尼公司可以保留米老鼠的版权,鲍威尔负责提供资金、录音设备以及发行渠道,唯一的要求就是华特必须连续10年以每年2.6万美元的价格租用“电影声”录音设备。华特对鲍威尔非常信任,认为合同条件非常优厚,这样既可以解决录音问题,又可以保留米老鼠的版权,于是草率地与鲍威尔签了合同。

罗伊看到华特拿回的合同,怒不可遏,他一语中的:10年间,录音技术的发展不可预料,或许没有多长时间,价钱就会降到很低,而这份合同却要让迪士尼公司背上每年2.6万美元的沉重包袱。华特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罗伊多虑了。

“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华特挣脱了明兹的陷阱,却又自愿钻进了鲍威尔的圈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