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戏剧菜鸟的“鲁迅”编造史(4)

四、鲁迅与当下的相通之处:

1.知识分子与权力的紧张关系。

2.人道热肠与自由意志的矛盾。

思路捋完,发现一个令我绝望的难题:鲁迅的现实人生场景,根本无法承载他的精神戏剧性和复杂性。而一部戏如果不表现主人公复杂深刻的内在世界,只表现他表层的性格/人格,有啥意思呢?

求助于前辈巨匠,也没得到办法。已有的历史剧主人公个个富有行动戏剧性,看看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毕希纳的《丹东之死》,斯特林堡的《奥洛夫老师》,彼得·谢弗的《上帝的宠儿》(《莫扎特传》),主人公的思想与其戏剧性行动之间都有极强的因果关系。但鲁迅没有。鲁迅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书桌边上,仅有的那几次行动,比如中山大学校务会上反对因“清党”而压迫学生啦,参加杨杏佛葬礼不带家门钥匙以示赴死的决心啦,为了躲避追捕隐姓埋名住在某家小旅馆里给不知他是谁的工人代写家书啦,等等,只能表现他的某种德行,但他的《野草》式的精神世界怎样表现?上面列出的那些思想纠结怎样表现?无解。

只好找传记电影看。《三岛由纪夫传》和《卡夫卡》都是作家主人公,一定也感到了我的难题,它们的处理办法是:把作家的人生和他的一些小说场景融合在一起。我不能学这个——早在1941年,萧红的默剧《民族魂鲁迅》已经这么做了。

不知怎么办,就先任由自己写一些片段。最初只会写那种写实的场景。比如鲁迅和儿子海婴在一起玩的场景,这是脱胎于他的一封信和许广平的回忆录:

【四岁的海婴手上蘸了墨汁,拍在鲁迅的稿纸上,然后撕之。鲁迅怒,把报纸卷成空筒,轻打海婴。

鲁迅 臭弟弟,今天不打你是不行了!

周海婴 (惊吓多于疼痛)爸爸不打!爸爸不打!

鲁迅 (停手,板脸)下回还撕爸爸的稿纸么?

周海婴 爸爸,下回不敢了。

【鲁迅放下纸筒,继续摆弄海婴的钢模型玩具。海婴什么都不做,气鼓鼓地沉默片刻。

周海婴 我做爸爸的时候,不要打儿子的。

鲁迅 如果儿子坏得很,你怎么办呢?

周海婴 好好地教他,买东西给他吃。

鲁迅 (被逗笑)弟弟,你的心肠倒是好极了!比你爸爸的好。

周海婴 那当然的。(悲愤地)这种爸爸,什么爸爸!

这样的片段有不少,但是不知派何用场,只当练习台词和熟悉鲁迅性格了。

有一天,看一本叫《黑色电影》的书,脑子里忽然闪出两个男人:一胖一瘦,身穿黑风衣,头戴黑礼帽,瘦子精明阴沉,胖子蠢得可爱。最初,我设计他们是跟踪鲁迅的两位“国保”,在他家对面租了房子监视他。鲁迅一家出去的时候,俩人就潜入他家看他写的手稿,还偷走他以前写的书,看完偷偷插回他的书架。慢慢地,二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可后来发现三谷幸喜的《笑的大学》已用了类似情节,只好作罢。

在另一天,瘦子和胖子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成了地府使者,要接鲁迅到自己的国度,帮他们摆平一些事。一个黄昏,我忽然想到,这两个角色也可以出现在鲁迅的梦境里,化身为他曾经的“左联”同志,该同志无姓名,符号化——瘦子叫“威严的中年人”,胖子叫“不笑的青年”,于是,我让他们和鲁迅发生了一场理论腔的对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