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飘风:策士张仪》 欺楚(1)

张仪不仅善于处理与楚国大臣们的关系,常常为其排纠解纷,甚得大家的欢心,使得楚王之朝皆大欢喜,一团和气;而且张仪还特别善于揣摸楚怀王的心理,常常让楚怀王感到非常舒心。于是,在楚为相才及半年,楚怀王差不多就将他视为心腹之臣了。

就在此时,秦惠王因为山东形势突变,觉得再让张仪相楚,没有必要了,必须立即召回张仪重新商讨对策。

原来,韩相公仲在前年秦伐韩时,主张韩与秦合,劝韩宣惠王不要轻信楚国虚言相救之言。韩宣惠王不听,结果,韩与秦硬战到底,而楚兵迟迟不到,韩师大败。于是,公仲一气之下,离开了韩国,到了齐国为相。

公仲至齐后,分析了秦国伐韩成功后,又与魏王会于临晋,又派秦相张仪相楚等一系列动作,认为秦合韩、魏、楚而“连横”的意图非常清楚了,原来的秦、齐之盟事实上已经解体了。现在不是秦、齐联盟的问题,而是秦合韩、魏、楚,意欲“连横”而伐齐的问题逼近了。

当公仲将自己对天下大势分析的结果,向齐湣王禀告后,齐湣王颇以为然。于是,齐国在张仪还在楚国为相时,公仲便暗中遣人联络楚国,开始了联合楚国的外交动作。

就是在此背景下,在楚为相不及一年的张仪,于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十二月底,奉召回到了秦都咸阳。

张仪一回到咸阳,楚国使臣景鲤闻之,立即向秦惠王提出,自己也要回楚国了。秦惠王很赏识景鲤之才,原来提出要他来秦,就有留下他为秦所用之意。当景鲤见张仪回秦,而提出回楚的要求时,秦惠王就含糊其词,既没有明确说不允,也没有明确说答应。

这时,张仪闻之,遂乘机谏说秦惠王道:

“景鲤,乃楚王之所甚爱者,大王不如留之以市地。”

秦惠王一听,先是一惊,后是一喜。惊的是,两国交换使者,怎么好扣他国之使,而胁迫他国以地交换使者呢?秦国是大国,这种事似乎做不出。喜的是,张仪这个主意,虽然有些过份,但确实是一个无赖而有效地要胁楚国的妙计。

张仪见秦惠王不吱声,遂又进一步说道:

“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此乃万全之策也。”

秦惠王听完,没有表态,但是也没答允景鲤离秦回楚之请,就这样拖着。

却说景鲤自提出回楚的要求后,三天都没有得到秦惠王明确的答复。于是,急了。便决定显示一下自己辩士的本色,入见秦惠王而说之。

秦惠王见了景鲤,知其意,但却装糊涂地问道:

“先生今日入见寡人,有何见教?”

景鲤不愧是辩士出身,并不就事论事地回答秦惠王,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思,直捣问题的本质,直入主旨道:

“大王之留臣,其意乃在得楚国之地也。”

秦惠王一听,不禁大惊失色,但心底却是非常敬佩景鲤,他竟早已知道自己与张仪的计谋了。

虽然被景鲤说破了底细,但秦惠王却并不认帐,遂反问道:

“何以言之?”

景鲤并不想直接回答,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说道:

“臣以为大王之所为,必失信于天下,欲得楚地而不能也。臣之来秦,乃为结秦、楚之好。臣至秦,闻齐、魏皆欲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楚为昆弟之国也。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秦、楚之交绝也。如是,秦何以取信于齐、魏二邻?秦失信于天下,陷己于不义,必孤而无援也。楚知秦孤,必不与秦地。楚外交诸侯以图秦,则大王之国必危矣!故臣以为,大王不如使臣归楚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