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的别名叫“人力” 2

我的朋友王利原先是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待遇颇丰厚,生活倍儿滋润,年纪轻轻就干得风生水起,可谓是春风得意。如果他能坚持好好干几年,肯定比同龄人提前步入“小康”生活。

怎奈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很好面子,好充“大头蒜”,王利也不能免俗。自从工作以后,他结交的人多了,层次高了,请客吃饭当然不想去那些小饭店。另外,他还是一个很注意享受生活的人,出入的都是高档场所。今天请这个朋友,明天请那个客户,夜夜笙歌燕舞,场场交谊联欢。虽然他现在钱挣得多了,花销却也随之增大,再高的薪水也经不起这样挥霍。

王利异想天开地认为,凭自己的才干肯定能开辟更为宽广的天地。所以没过多久,他就从公司跳槽出来另立门户,注册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王利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公司的运营之中,白天忙业务,晚上请客户,来去匆匆,很难再见他轻松自如地一展笑脸了。

做设计得心应手的王利,做起管理来却有些力不从心。公司开了两年了,他的个人生活条件不但没有什么改变,反而不如从前。王利自己总结这段日子,忙得连细细品味一杯咖啡的时间都没有。钱也挣了一点,可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没有几个。公司要运转,员工要工资,客户朋友要应酬,整天忙得焦头烂额。不但花空了以前工作时的积蓄,还多了几笔银行的欠款,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有时难得碰见,想跟他多聊几句,他却急着要走,我问他有那么忙吗?他苦笑一下说:“穷忙”,就匆匆走了。看着他的背影,不由得让人想到千千万万个匆忙而又“穷忙”的背影。

 

其实,很多“穷忙族”事业之所以没有起色,并非他们没有真才实干,而是他们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所以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却总也实现不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曾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学过一个词叫“碌碌无为”,“碌碌”就是忙得不可开交,却又“无为”,实在是可怕。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相信这个怪现象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却现实地在越来越庞大的人群中发生着,而且很少有人来反省自己陷入这个怪圈的原因。一切只因“身在此山中”。

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个准确认识,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知人士,如何在职场这一盘杀机四伏的棋局里,合理运用所学走好每一步?如何避免使自己的才华被束之高阁,避免在不经意间被变成了廉价劳动力?我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需要时时深思的。

“人力”是一种无奈,可谁又能说“穷忙族”不是一种无奈呢?所以“穷忙族”和“人力”并名也并非不无道理,当你只把自己当成“人力”时自然不能如愿,成功的路必然是漫长而遥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