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在第32次汇报会后,何应钦要各署、司长先行退席,举行了范围更小的秘密会议,讨论连日来周恩来等要求立即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诸问题。何应钦坚持红军三个师的经管教育直属行营,三个师的参谋长和红军政治部主任,均由国民党指派。中共方面拒绝了上述要求。中共表示,在坚持红军指挥系统不准国民党插入一个人的原则下,对红军统帅机关名义问题暂作让步。在这次会上,何应钦等一致议决中共的宣言暂缓发表,其所发的有“国共合作”之语的通电,亦不发表。至于红军出兵抗日的路线问题可再研究。人事方面,决定派三个参谋长到红军的三个师中,先称联络参谋。对于红军补充子弹问题,要先将武器种类、口径造册呈报,再酌予补充等。此中意图不言自明。
为顾全抗日大局,中共中央于8月22日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正式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而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则迟至9月22日才正式发表。
何应钦在“八一三”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前主持召开的33次汇报会,决定了国民政府的军政、军令、外交、宣传、后勤以及具体的战略、战术问题。其所决定的战略指导思想,对国民党军影响至大。
从7月26日开始,日军准备已充分;中国军队仍在消极被动的“挨打主义”的备战中等待中央的命令。是日,日军攻占了平、津间的廊坊车站。27日,日军在北平外围同时向中国驻军发起猛烈攻击。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及数千官兵壮烈牺牲。宋哲元和秦德纯于28日夜退出北平,翌日抵达保定。北平就此沦陷。同时日军亦向天津发动进攻,三十八师及保安队均有壮烈的抵抗,但战至30日,天津也失陷。何应钦及蒋介石消极防御、幻想事态不扩大的指导思想是平津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在何应钦主持的第11次汇报会上,就提出保卫平津的“战法”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种在战与败之间循环的指导思想,无疑削弱了中国守军的战略意志。平津失陷后,有报刊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日本完成了缓兵计”,“平津在‘屡战屡和’的局势下沦陷”。而日本的侵华战争事实上走上了全面战争之路。
平津的沦陷,打破了国民党军统帅部中希望战争局部化的幻想。8月6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中共和红军的代表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与会。会上终于决定“全面抗战”,并“采用持久消耗战略”。会议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全国划分五个战区。因何应钦北伐战争中在闽、浙颇有人望,故令其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筹划福建、广东的抗战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