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FBI的特工们抓住了一名间谍。他很合作,但不愿意供认自己的同伴。为了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作好了自我牺牲的打算,这让FBI的特工们无从下手。FBI必须尽快找出这个人的同伙,他们仍对美国构成很大的威胁。被逼无奈,情报分析师马克·瑞瑟建议,FBI可以通过非语言行为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当人们对事物不感兴趣时,他的瞳孔就会收缩。
于是,FBI的特工向这位间谍展示了32张卡片,每张卡上都写着一个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这些人很可能是他的同伙。FBI要求他看每张卡片的同时讲述他所知道的情况,其实,FBI对他所讲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因为知道他肯定不会说出真相。他们关注的是他的非语言信息。当他看到两个人的名字时,眼睛突然睁大,然后瞳孔迅速收缩,并轻轻地眯了一下眼。显然,在潜意识里,他并不希望看到这两个人。这成了FBI唯一的线索。最终,这两个同犯被找到了,并在审问后供认自己参与了此次犯罪活动。直至今日,那个间谍依然不知道FBI是如何找出他的犯罪同伙的。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被刺激或是突然遇到什么让自己吃惊的事情时,我们的眼睛就会睁大——不只眼睛宽度增大,瞳孔也会迅速扩张。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吸收光亮,从而向大脑输送足够的视觉信息。然而,一旦我们对这些信息作出处理,或对它们作出消极的认知,我们的瞳孔就会立即收缩。
FBI指出,一般来说,瞳孔扩张表达的是一种满足感,或其他一些积极情感。这种情况下,大脑仿佛在说:“我喜欢现在看到的东西,让我看得再清楚些吧。”当人们因为看到某人或物而由衷地高兴时,他们的瞳孔就会扩张,眉毛会上挑(或弯成弓形),眼睛会睁大,从而让眼睛显得更大。竭力睁大自己眼睛的这种表情通常被称作“闪光灯眼”。
在生活中,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人时,或偶然遇到久违的朋友时,我们会竭力睁大眼睛,越大越好,同时扩张瞳孔。在工作中,当老板睁大眼睛看着你时,你可以假设他或她比较喜欢你或对你做的事情很满意。在追求异性,做生意,或是交朋友时,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确定行为判断自己的方式是否得当。
简单地说就是,眼睛睁得越大,好感越多。另一方面,当看到别人眼睛缩小时,如眼睛眯起、眼眉下垂或瞳孔收缩,你就该想想如何改变战略了。有句老话说的是,在跟别人交流想法或者是谈判时,“要好好看着对方的眼睛”。但是FBI则称更好的做法是“好好看着对方的瞳孔”,因为瞳孔会把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告诉你。
不过,在这里,FBI也给大家提出了忠告:并不是所有的瞳孔扩张和收缩都与情绪或状态有关,比如光线的调整、健康状况或某些药物反应等,这些都有可能使瞳孔发生变化,因此,大家在判断时要小心,否则就有可能会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