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俗人之举的恋爱 1

杨开慧和毛泽东的自由恋爱,几乎是家喻户晓,人所皆知。可两人到底是几时开始相互吸引的,众说不一。

杨开慧和毛泽东相识于1916年。

1913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产第四师范学校预科,1914年,编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在这里,认识了他最尊敬并影响他一生的导师杨昌济先生。那时毛泽东21岁,杨开慧还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小姑娘。毛泽东作为父亲最喜欢的学生之一,杨开慧对他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1916年暑假,时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伦理学的杨昌济先生,偕妻女回板仓(今开慧乡开慧村)冲下屋场休假。板仓冲是一个秀丽无比的山冲,与平江、湘阴两县交界,四周丘陵起伏,冲岔相接,青松茂密,翠竹丛生;站在山包上向远眺望,可以看见高高耸立的影珠山和飘峰山遥遥相对;一条从长沙通往岳阳的古道,弯弯曲曲地绕过山脚。因了板仓的秀美和僻静,每逢假期,杨先生总是携家小,离开喧嚣的省城长沙来这里小住。

杨昌济先生,是毛泽东颇为崇拜的老师。他比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小1岁,世居板仓,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先进知识分子。妻子向振熙,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生育有一子一女。杨开慧3岁时,33岁的杨昌济与陈天华等36人被官派到日本东京留学六年,后又到英国、德国留学四年,接触到了西方近代思潮和西方哲学,因而能够联系欧洲学术思想来重新解释孔孟等学说,不同于传统的儒家思想。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杨昌济是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绅士”,高度评价杨昌济“因为提倡寡妇再嫁而震动了整个长沙”的举动,“他是一根往旧中国的躯体中输入新鲜血液的导管”,“他在饥饿的一代人的心灵中播下了会结出激进的果实的种子”。

1912年,43岁的杨昌济回国。湖南督军谭延闿请他当教育司长,北京市政府请他当教育总长,均被他一口回绝。杨昌济先后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和第一师范担任伦理学教员。一师的前身是城南书院,坐落在长沙南门外书院坪,是民初一所公费培养小学教员的著名学校,人才济济,学风颇佳。杨昌济先生的到来,很快给一师注入了新的血液。他的非凡学识和民族气节,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等一批热血青年的爱戴。杨昌济睿智的目光,也频频注意到毛泽东这个来自农村的高个子青年。1915年4月5日,杨昌济在《达化斋日记》中记载了毛泽东的家世和生长环境:“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交接之地,仅隔一山,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万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风俗淳朴,烟赌甚稀。渠之父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并极力赞许毛泽东:“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

杨昌济1916年回板仓度假,特地邀请23岁的毛泽东去浏览他的藏书。杨昌济先生曾两次考举人不第,在板仓开馆授徒,后入岳麓书院读书并被官派留洋。杨先生藏书颇多,对于板仓书斋,毛泽东早有瞻仰一番的心愿,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暑假没过几天,毛泽东便穿着一双草鞋,步行140里来到了板仓杨宅。

板仓杨宅是一座古老的平房,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