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民的艰难抉择

毛泽东和毛泽覃、毛泽建离开韶山后。毛泽民夫妇开始按照大哥的要求,做好离家前的各项善后工作。

王淑兰毕竟是妇道人家,收拾东西时,看看这个也可惜,看看那个也心疼,什么都想带走。毛泽民知道今后的日子肯定不容易,就依了妻子。他说:“能带就多带上点儿,反正少带东西是一船,多带东西也是一船,只是多出几个脚力钱。”

他们除了带上被子和衣服外,还带了几担米和两车柴草。

离开家的前一天,毛泽民亲手摘下挂在墙上的玻璃像框,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这是兄弟三人同母亲的合影,还有润之、润菊与父亲在长沙的合影。想起慈祥的母亲和一辈子克勤克俭艰辛持家的父亲,毛泽民的眼睛湿润了,泪珠一滴一滴地滚落在玻璃上。

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撇家舍业,放弃祖辈苦心经营的20多亩田产,丢掉有利可图的谷米生意,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啊!而且,这样大的变化还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地急转直下,不容你犹豫和思考。

沉默了良久,毛泽民抬起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一块布细心地把像框包裹好,准备带到长沙去。但又一想,此去长沙,毕竟要重新创业,前途还很渺茫,这么珍贵的东西带在身边反而不会安全,于是交给了表兄文南松,请他代为保管。

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表兄文南松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两几张照片从镜框里取出来,藏在堂屋匾额的后边。这几张珍贵的照片才得以保存下来。

历史应该感谢毛泽民的细致周到和文南松的全力保护,才为后人留下了这两张生动而真实的照片。1959年,当66岁的毛泽东重回韶山上屋场看到这两张合影时,用浓厚的韶山话惊奇地问道:“这是从哪里‘拱’出来的呀?”

一个星期后,终于要出发了。

这一天,毛泽民起得特别早,恋恋不舍地在上屋场的房前屋后转了一圈又一圈,又仔细地查看了鱼塘。他深情地望着自己和父亲辛勤劳动扩建的上屋场,眼里浸满了泪水。

最后,毛泽民对着自己生活了25年的祖屋,深深地鞠了一躬。

渐渐地,韶山冲看不见了,突兀的韶峰也被一路的群山遮挡住。随着船橹一下一下的划水声,只有清澈潺湲的韶水,还在毛泽民的耳边叮咚作响……

曾经热闹的上屋场沉寂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王淑兰回忆说,当时她和泽民租了一条船,走水路去长沙,尽管毛泽东有言在先,说什么东西都不带,到长沙由他想办法解决,但是毛泽民却还是放心不下,他不顾从韶山冲到上船码头还有很远的路程要走,还是准备了两担大米,一担自己挑着,一担雇人挑上。又雇了两辆小推车,一辆小车推着因小脚走不了山路的王淑兰和铺盖卷,另一辆则装着满满一车烧柴。

有人问泽民:“润之不是说好了什么都不带吗?你怎么放着轻快不轻快呢?”

泽民笑笑道:“反正是租了一条船,载多载少都是一个样,钱一个子儿地不少拿。”

泽民的回答,使村人笑了:“这也是个理。反正泽民是够精明的啦,真会算计啊!”

就这样,毛泽东将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们,都先后带出了韶山冲,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毛泽东兄妹,是极其特殊的——当毛泽东抱定信念开始革命的时候,他从未犹豫、也从不后悔把他最亲近的兄弟姊妹拉进改变和创造历史的洪流之中。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短时间内,分别完成了从农民和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角色转换。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日后都成长为中国革命的坚强战士,成为了流芳百世的英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