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民的美满初婚 1

长子毛泽东的“抗婚”,给毛顺生的震动很大,让他刻骨铭心。

寄予希望最大的长子走了,媳妇也去了,但日子还是要过的。家里缺人手还要想办法解决,因此毛家为二子毛泽民娶妻的事又列上了日程表。

如果说长子毛泽东的初婚是失败的,那么次子毛泽民的初婚则是十分成功的。毛顺生吸取了长子的失败教训,这次包办的媳妇王淑兰是和二子泽民同年生的。

王淑兰,生于1896年2月5日,湘乡金石乡安乐村刘家湾人,与母亲文七妹是同乡,并有表亲关系。王淑兰不仅人长得标致漂亮,且性格活泼洒脱。她的父亲,是一位勤劳的庄稼人,为了养家糊口,操劳过度,致使身体早衰,四十多岁即染上了肺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生有一儿一女。

出身贫苦农家的王淑兰,是一个典型的湘妹子:大眼睛,高鼻梁,皮肤白皙,身材苗条,性格开朗泼辣,说起话来快言快语。王淑兰为人贤淑,机智能干,热爱劳动,来到毛家时,毛泽东已去长沙读书,毛泽民正全力协助父亲治理田产,经营买卖。料理家务的担子自然落到了王淑兰的肩上。

每天清晨,王淑兰总是第一个起床,生火做饭,收拾房间,洒扫庭院,缝补浆洗,喂猪养鸡,房前房后、屋里屋外一通忙活。还要服待翁婆,参加一些农话。她心灵手巧,干活麻利,深得婆婆的喜爱。婆婆文氏是一个心地善良,贤惠宽厚的妇女,但常年病卧在床,她端茶送饭,洗衣擦身,照顾得周到细微。王淑兰在冲里遇到或听说什么新鲜事儿,总要讲给婆婆听;婆婆有什么事情要办,也总好找媳妇商量。婆婆善待穷人,经常以钱物接济他们,王淑兰受婆婆的影响,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穷人渡过难关。婆媳二人的善举,至今被韶山人传为美谈。

毛泽民成家后,正是毛家家业最红火的时期。父亲外出跑买卖,种田持家就全靠这对小夫妻。那时,家里已有20多亩田,靠毛泽民一个人不行。每当农忙时,毛泽民要请四五个短工,有时还请个把长工插秧、拌禾。毛泽民要照顾田里的伙计,还惦记着家里的王淑兰。开饭之前,他总要先回家一趟。他知道,帮工的都是壮劳力,人多饭菜多,王淑兰是小脚,那么大的蒸饭桶,她一个人端不动。他帮助王淑兰把饭菜装好后,拎着饭桶又回到田里。

大哥毛泽东和小弟毛泽覃都在长沙读书,毛泽民在家里种田,无论他们是去是回,都是毛泽民挑担子接送,还要为他们提供生活费。毛泽民任劳任怨,从来没有一点怨言。

毛顺生在生意上很顺利,再加上毛泽民夫妇的辛勤和节俭,上屋场很快就扩建成了十三间半新瓦房。毛泽民把自己和王淑兰的卧室安排在整个上屋的最后面,那里光线最差。他却把最好的房屋留给了不常在家的哥哥和弟弟。

勤劳、善良的共同本性,营造一个富裕殷实的小康之家的美好愿望,使毛泽民和王淑兰两颗朴实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