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7)

有极流利的,如: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长干曲》)

以后这些歌曲,一直到唐代还为诗家所常采用的题目,别加一番组织,就成为更美妙的诗了。在六朝末期,出现一首长的歌曲,名为《西洲曲》,作者不可考。其风格是初盛唐的诗家所承袭的。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四?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谈到这里,不妨举李白的《长干行》相对照。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长风沙是个地名)。

《西洲曲》是六朝民歌的加工与组合,转折玲珑,风韵疏秀,唐以后这种诗几乎绝迹了。李诗虽然大体相同,究竟还是李氏本人风格的成分居多。

读者应当特别注意这两首诗的用韵,多多诵读,必能有助于声调的体会,因而格外能领略古典诗歌的美妙。

庾信

齐梁以后,在五言古诗以外,又盛行一种新体诗。所谓新体诗的特征是:(一)篇幅较短,以四韵为最常见。(二)音节对偶较为和谐工整,与唐人的五律相近。(三)题材多半是妇女容饰歌舞,词藻轻艳。在梁陈的宫中,一般文士所作的诗就是这种,号称宫体。

当新体诗盛行之际,又出了一个卓越的诗家——庾信。他的身世一半属于南朝,一半属于北朝。他在侯景乱事中,由建康到了江陵,又由江陵被北周俘入长安,从此将南朝的文风传到北方。以在南方的轻艳文体结合在北方的悲凉身世,产生的作品就完全是崭新的,是不落窠臼的。吸取古人的精华,换上一副新的面目。例如他用阮籍的《咏怀》旧题作了几十首感伤身世的诗,却与阮诗形式绝不相同。举其中一首为例: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用的典故是常见而易懂的,对仗是活泼而不拘形式的。像残月如新月一联特别轻圆流利。六朝诗堆砌词藻的习气,经他的妙笔一挥,就扫荡得所余无几了。

这些还只是从旧体裁出新格调的作品,另外应当看他自己创造的体裁。一是《夜听捣衣》诗。(注:捣衣是古代妇女生活中一个重要项目。裁制衣服是要先将丝绸在石碪上捶打的,声音很动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