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模式不可复制(1)

◎白岩松

2014年,马云高调宣布入股恒大足球,秉承“做第一,击败第一,和第一合作”的原则牵手恒大,给常年饱受争议的中国足球注入了新的变量。

如果我是马云,我希望他干什么?他走培养年轻人的路线,将来他也获收成。怎么淘宝?什么叫淘宝?就是现在10万买来一个青年队员,将来我能培养他1000万的身价,培养未来的大腕,这应该是马云淘宝干的事。因为企业经营跟球队经营有差异,马云走青训路线的话既有尊严感,又走出了差异的道路,也更符合未来的预期,否则即使现在投入巨大也不一定能取得特好的效果,何不走淘宝之路?我真心希望马云来到中国足球之后,能按规律走上淘宝之路。

回头去看,中国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头,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未来10年的发展纲要,一次又一次被撕掉重写。今天学巴西、明天学阿根廷、后天学法国、大后天学意大利,最后我们现在是“八不像”。我曾经说过,任何一份纲要拿出来,但凡执行下去,不管它好坏,中国足球都比现在强。走任何一条路到尽头都要比天天换起跑线走得远。只关心方向,没人关注执行,中国足球就这后果。

20年来,中国唯一没有进步的似乎就是环境和足球。但是,有人说现在中国足球有点看头了,有点味道了,或许与恒大的贡献有些关系。我觉得恒大足球的成功代表的是商业体育的成功。商业企业的成功和中国足球还不能等同来说。首先,我觉得恒大的成功代表中国拥有巨大的职业体育的市场,将来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不一定是竞技体育,必须放大中国人对职业体育的热爱。比如现在篮球多火,一个马布里把整座城市都给搅动起来了,现在我们的足球中超也越来越火了,因此它代表着拥有巨大的空间。

可是另一方面恒大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大投入大收获这样一种道路。可是同样是由恒大这些主力球员构成的中国国家队还不是照样1∶5输给泰国?它与中国足球产生了直接的挂钩吗?

在中国职业体育发展过程中,中国国家队的水准不升反降,但这是阶段性的。将来马云从IT业进“挨踢业”,我期待他不要完全复制恒大的路线,当然他也复制不了。因为从中国高水平球员的配备情况看,不管有多少家企业想玩儿命出钱,也无法养活三支恒大队。一支恒大队必须有七个国内球员、一个亚洲球员和三个外援。假如马云带了无数的钱,他可以买三个水平最高的国外球员,还可以再买一个亚洲的球员,也是高水平的,但是另外七个球员是由中国本土高水平球员的数量决定的。请问中国哪里可以有第四支队再来七个国家队水准的球员。我们没那么多人才。

我们的高水平球员支撑不了每支队有七个,更不用说还要有替补。因此,问题卡在这儿,并非只要玩儿命投入就可以有恒大队,不可能。

恒大一股独大,把国家队一半球员拿走了,山东出钱买另外那些,但也有人选择不去,于大宝就没去恒大。请问中国能拿出30个顶尖的球员分配到四支队伍里去吗?不能,投多少钱都没有。因此,我非常尊敬、喜欢也开心于恒大取得的成绩。但是另外我也明白,它不能同中国足球直接画等号。恒大模式也不可以三四次地复制,因为这是由职业体育的规则决定的。

如果我们的职业体育像意大利一样,随便买世界最高水平的球员,可以一名本土球员都没有就像国际米兰打欧冠决赛获冠军的那场比赛,在比赛的最后几分钟,唯一的意大利球员马特拉齐才上场,11名首发全部是外籍球员。如果这样,以中国现在的无数个有钱的老板,中国也能培养出十支比恒大还牛的队伍。但是规则不是这样,每个队上场的必须有七名国内球员。

我们台球有打得很好的,如丁俊晖,还有很多,羽毛球、网球也都不错,足球为什么就搞不好?

龙永图先生认为,凡是一两个人发挥主力的,我们中国人绝对有希望,但是人越多的项目,我们越难做好,因为我们缺乏团队精神,这影响了我们的体育文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