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实用指南之以“帽”取人(1)

职场实用指南之以“帽”取人

好帽子,坏帽子

一、硬帽子是起点,软帽子是重点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帽子之下。呱呱坠地的时候,你是父母的宝宝;长大一点了,不管是调皮的孩子,还是听话的宝贝,都是学校的学生;进入青春期,有人叛逆,有人内向,有人早熟;成年之后,恋爱结婚,又成了谁的先生、谁的太太;然后各自为人父母,或者勇当虎爸狼妈,或者甘做慈父慈母……

职场,当然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帽子组成的。

你是哪里人?什么学校毕业的?考了什么证书?拿过什么奖项?学习成绩怎样?家庭背景如何?有什么爱好?有什么发展目标?……

这些问题,其实就好像一顶顶帽子,陆陆续续被拿出来,戴在你的头上,便于别人观察、区分、记忆、归类。由于这些帽子在入职之初常会拿来让你试镜,我们不妨称之为“原始帽”。

入职之后,原始帽一直存在,只不过“职位帽”会更明显、更多时间戴到头上。你能在一家公司获得一个职位,其起因是公司的组织架构中有这样的岗位设置,而同时又暂缺合适人选。所以,从内容上看,这是你的屁股坐上了某个位子;但比较搞笑的是,如果从形式上讲,这却好比你的脑袋戴上了一顶帽子——职位必有头衔,而头衔,岂不就是帽子?

不过,这样倒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人们说“屁股决定脑袋”。

原始帽、职位帽都比较真实客观,材质稳定,不易变形,可以称作“硬帽子”。职场的帽子,除了这些客观真实的硬帽子,更多的其实是主观性比较强、真实性及稳定性不那么明显的“软帽子”。

职场是工作场所,你的职位帽、原始帽戴久了,看的人会出现审美疲劳,然后就会逐步在视觉、知觉中忽略这些帽子。试想,你初到一个单位,同事们会介绍说:这是我们部门新来的×博士!每次开会讨论问题,大家都会说:我们听博士讲一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成自然,大家一定会逐渐忽略你头顶上的博士帽;久而久之,当他们说博士的时候已经不再含有那些崇敬尊重之意,而完全等同于说任何一个普通的名字和称谓。

在人们的观感中取而代之的,是×博士的工作表现,尤其是博士在表现的过程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软帽子,就是“印象帽”。

如果×博士平时说的观点、意见基本靠谱,慢慢地,博士就变成了“专家”——博士是指官方的、正规的、客观的学历,而专家则是民间的、非正式的、有很强主观色彩的尊称。如果博士发表的观点、意见基本不靠谱,或者总是跟同事们对不上频道,博士帽慢慢就会变成“书呆子”“落不了地”“沟通表达能力差”诸如此类的软帽子。

印象无处不在,印象众口难调,印象见仁见智……你能戴的硬帽子总是有限的,而别人给你戴上的印象软帽子,却可能没完没了,而且五花八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样一个你,做的某一件具体的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视角,其观感、评价、印象,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因而每个人给你戴上的软帽子,就绝对不可能一模一样。

硬帽子,多半是你自己挣来的,是真实的、不变的;软帽子,一般都是别人送给你的,是模糊的、弹性的。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硬帽子因为是自己挣的,你能够主动选择不要,比如原始帽可以藏起来,对于职位帽可以辞职、调动;而软帽子却是别人给你戴的,主动权由别人掌握,在多数情况下,好的印象帽你往往求不来,不好的印象帽你也很难说我不要、我不戴。

“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帽子不是你不戴,不戴就不戴。

难怪这种段子会广为流传:

你是诗人吗?

你才是诗人!你们全家都是诗人!

职场发展,千万谨记:硬帽子只是起点,软帽子才是重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