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4)

看来这些人的思路跟自己如出一辙,知道查阅什么矢川特别部的唯一线索,就是要找到竹本中佐。但从他们的神色举止看,似乎并未能如愿,所以转而到军营里寻找来了。他此刻处于极度的矛盾当中。按照惯常交战敌对的立场,他非但不能参与帮助寻找此人,反而要协助将他隐藏得更深。可是作为战败者而言,全体官兵生命安危都落在对手的掌握中,这样做是极其不明智的,弄不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但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法向上级或者本部请示了。他们跟自己一样,同样陷于阶下囚的境地。

李嗣看他沉思,便猜测他的想法,旁敲侧击道:“师团长,这件事上峰严令督查,你若能帮助我,我们会感谢不尽,并为你早日返回日本提供方便。但是,如果有所隐瞒,负隅顽抗,在惩办战犯的甄选中,以你亲任总指挥在山东几次制造无人区的战绩,怕是逃脱不了审判的。何去何从,请你早做决断。”

小野苦笑,说:“我会遵从你的意见,凭借这张照片在全营寻找的。请放心。”

李嗣摇头说:“仅仅这样还不行,我想派员参加进来,不是讲过吗,事关重大,不得不如此严格了。”

小野见他咄咄逼人,再进一步要派人参与监督此事,心底反感,但却无法反对,只得答应了。他们会晤完毕后,李嗣走出营房,一路看着这军营里井井有条的秩序,想起上次来时的纷乱景象,已是截然不同,不由得好奇,询问缘由。小野表示,本来营中混杂上下不分,现在正好借统计名册之际,将这一万多人整饬了一下,以军阶高低为标准,重新分成了八个临时大队,层层负责,重申军纪,这才有了改观。

李嗣问他,那份统计名册出来没有,小野沉默片刻,说还没有,大的军事编制目前已经整理好,但是零星小股的单位却很困难,门类繁多,其中还不排除有刻意隐瞒、谎报的。仅仅驻港口部队,就有十二个单位,每个部门多不过五六人而已。

李嗣笑了一下,这个矢川特别部,就属于这类小而繁复的部门之一。它是以负责人矢川为名。矢川中荣,陆军少将,还有一个知名株式会社副社长的商人身份,他曾在日本大本营参谋部任职,1938年来华,担负秘密重要使命,虽然行动诡秘,但其踪迹还是分别被中统和军统两家情报机构掌握了。战后,沪宁一线特工部门寻找并起获矢川本人及其部门,是一件重要任务,其意义甚至超过了接收工作。但这个部门在1944年后便开始转为地下,不再为人所知。原驻地南京、上海也寻不着他们的痕迹,只有一丝线索表明,这个部门隐藏在吴尚,是潜伏还是准备撤往本土,还是个未定之数。

这情形越发地激起了李嗣的好奇,他曾经多次想查出这个部门的作用和行动,但一切档案资料没有显示。战败之前,它就已经被精心地埋藏了,埋藏它的目的是什么?他百思不得其解。想必,对手刘原也是了。

李嗣有些心灰意冷,回到警局后有耳线密报,刘原在市府受到呵斥,愤愤不平,在外面放风要对中统方面下手,狠狠地出这口鸟气。他微微一笑,将这威胁当做耳边风。竹本中佐是核心的所在,只有他才可能知道这个矢川特别部的人员及所在。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弥补这个损失。在深思熟虑后,他草拟了一份电报发往重庆,将自己在吴尚所执行的重要任务横遭军统插手破坏一事,做了详细汇报,并请求陈立夫主持公道,与戴笠交涉,倘再有差池,怕是难以完成使命了。

陈立夫收到这份密电自然是惊怒交加,但他绝不会去和戴某人接触的。戴笠背后是委员长,他同样可以用类似的借口来反击,声称是中统插手了军统的事务,致使功败垂成。在情报工作即特工行动中,老蒋信任戴笠,倚他为支柱,眼下形势如此,只有借助地方行政的力量和军方的配合来制衡对手了。陈立夫斟酌之后,先打了个电话给先期进入上海受降接收的汤恩伯,然后又发了一份电文给吴尚市长陆西元,各自内容自是不同,但平和冲淡的文字间,已然是杀机重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