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书画 旋聚旋散(4)

嘉靖、万历朝由于库银空虚,又出现了以宫廷所藏书画充当俸禄分发给朝臣的所谓“折俸事件”,又一次致使大量书画流向民间。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严氏被籍时,其他玩好不经见,惟书画之属,入内府者,穆庙初年,出以充武官岁禄,每卷轴作价不盈数缗,即唐宋名迹亦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也记载:“郭忠恕《越王宫殿》,向为严分宜物,后籍没。朱节庵国公以折俸得之,流传至余处。”这次折俸事件中获益最大的就是朱希忠、朱希孝兄弟。二朱为怀远县(今属安徽)人。希孝,隆庆元年以左都督太子太傅加太保,寻兼太子太傅,谥忠僖。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一卷也记希孝得内府书画故实曰:“分宜败,什九入天府。后复佚出,大半入朱忠僖家。朱好之甚,豪夺巧取,所蓄之富,几与分宜埒。”《清河书画舫》云:“朱希孝太保承袭累代之资,广求上古名笔,属有天幸,会折俸事起,颇获内府珍储,由是书画甲天下。不过,这次折俸事件,倒也成就了一位收藏大家。朱希孝死后,他那富甲天下的“书画悉归之太史(韩世能)”。据《清河书画舫》著录,韩世能得自成国公家的书画珍品颇多,包括王羲之《思想帖》、顾恺之《洛神图》、展子虔《春游图》、孙过庭草书《书谱》上卷,以及马和之着色《二南图》等煊赫剧迹。

明代宫廷书画收藏不兴,也不见得都是坏事。宫廷书画收藏聚聚散散,推动了民间收藏的兴盛,到晚明时期,终于形成了收藏史上的第二次收藏热,出现了在书画收藏史上最大的私人收藏家项元汴。明末清初,书画收藏大家迭出,宋荦、高士奇、梁清标、安歧等都在收藏史上留下了重笔浓彩,而当年这些书画收藏大家并不知道,就在他们不远的前方,一位收藏大鳄正在成长,他将不遗余力地蚕食鲸呑他们的藏品,并造成了此后100多年间民间书画收藏的沉寂,他,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