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书画 旋聚旋散(2)

纵观明代历朝皇帝,没有哪一位皇帝对于收藏有特别的癖好,不要说没有像宋徽宗、清高宗那样酷爱收藏的人,连像金元时期金章宗、元文宗、元顺帝那样对收藏有较高热情的人也没有。宫廷收藏不足之时,皇帝往往派出使者到民间搜求,如唐太宗李世民,不惜重金搜访王羲之书法作品,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就刻意搜求前朝书画,“因喻旨搜访名贤书画,后果得千余卷”,宋太宗赵光义通过行政手段对书画进行搜集,即位之初,就下令天下郡县搜访前贤墨迹图画。明宣宗朱瞻基虽酷好绘事,但不闻有搜求民间流传名迹之举。书画艺术品在明代皇帝的眼里,不过是金银财宝的一部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王朝的财富多的是,哪个皇帝能看中那些破旧的书画啊。在对宫廷收藏书画的管理上,皇帝佬儿也没怎么当成一回事,与前朝的管理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隋文帝杨坚在洛阳观文殿后面,东建妙楷台,庋藏历代法书,西建宝绩台,庋藏历代名画。宋徽宗设书画学博士,将宫内所藏编成《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元世祖设秘书监掌管图籍,元文宗设立奎章阁负责书画鉴藏。而明代宫廷书画的管理,除了洪武时期的纪察司外,后世均由太监掌管。明代中后期太监专权现象严重,再加上出了自由主义严重、从不打算老老实实坐在龙椅上的正德、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等皇帝,宫廷收藏的书画,远没有皇家小金库更能得到他们的青睐。这样,太监盗取书画现象的出现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3.太监盗宝晒书画

沈周《客座新闻》里记载:“成化末,太监钱能、王赐在南都,每五日舁书画二柜,循环互玩。” 说的是钱能、王赐这两位太监,每隔五天,就会让手下抬出两大柜书画炫耀一番。有宝贝不外露,就像锦衣夜行,让人感到憋屈。令钱能和王赐得意扬扬的是什么样的宝贝呢?原来是“王右军亲笔字,王维雪景,韩滉题扇,惠崇斗牛,韩幹马,黄笙醉锦卷,皆极天下之物。又有小李、大李金碧卷,董范、巨然等卷,不以为异。”这些书画中,多数是晋、唐、宋物,连前代元朝的作品都算不上什么了,这样多的神品之物,能不让这两个太监沾沾自喜吗?钱能,成化至正德朝的太监,北直人,见宠于宪宗,出镇云南为监守太监,其于任上骄奢贪残尤甚。其好赏玩书画,在云南极力搜罗,黔宁王沐氏家藏,不少成为钱能的藏品。近年出土的石碑记载,钱能是一门四太监,老大钱义也懂些书画鉴赏,但钱能比他哥哥更有水平,他还是搞价的专家、捡漏的高手,沐王府价值4万两白银的书画,他用7000两就搞定了。钱能从云南回来,又当上了南京守备,镇守南京军区。以职务而论,南京守备比镇守太监更显赫。南京是大城市,又是留都,在那样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钱能真是如鱼得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这时候宫廷收藏的大部分书画,还都在南京存放,直到万历年间,张居正才把这些珍藏调到北京,钱能当时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吗?钱能的义子钱宁也不是省油灯,钱宁原是钱能的家奴,因善于逢迎而被钱能认为义子。钱宁的贪佞比其义父有过之无不及。他通过曲事太监刘瑾而成其一党,并由此见宠于正德皇帝。他贪婪专权,后因勾结叛乱的宸濠一党而遭抄没家产,并被处死。据史料记载,当时在钱宁家抄出黄金105000两,银498两,其余珍珠宝贝不计其数,可见其贪赃之至。虽然史料没有记载钱宁所藏书画的数量,但由其一贯作为可以想见其巧取豪夺的伎俩。现存书画上钤有“钱氏素轩书画之记”、“素轩清玩珍宝”、“钱氏合缝鼎印”的便是当年钱宁的收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