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奸臣斗智(1)

正德十四年(1519年)十一月,王阳明称病,于西湖湖畔的净慈寺静养,而武宗南巡的队伍已至淮扬。听闻皇帝身边佞臣众多,淮扬周边人心不安,王阳明打算立刻前往武宗的驻地,谏阻武宗御驾亲征。

但大学士杨一清为王阳明着想,阻止了他。

如前所述,由龙场释放,成为江西省庐陵县知县后,三十九岁的王阳明为朝觐而进京,曾与湛甘泉、黄绾一同探讨研学。正德五年(1510年)十二月,王阳明被任命为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湛、黄二人为了将王阳明留在京师,曾与友人乔白岩一同请户部尚书杨一清出面谋划。正德六年(1511年)一月,王阳明被提拔为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虽是后话,但在此先暂且提一句,杨一清就是日后为王阳明之父龙山公写墓志铭之人。

将朱宸濠等一干俘虏交给张永之后,王阳明上疏说希望能够退职归隐。张永见到武宗后,奏明王阳明忠心耿耿,还请武宗切勿准许王阳明的退职请求。因为江西诸寇大都虽已降伏,但情绪依旧不定,眼下之所以能够安宁无事,皆因王阳明所指挥的官军防备森严。因为不知诸寇何时会再掀叛乱,武宗命王阳明兼任巡抚江西,由西湖启程返回南昌。回到南昌后,王阳明受到了军兵和百姓的热烈欢迎。

在王阳明回南昌的路上,许泰、张忠等佞臣又向武宗上奏说“宁王余党尚多,臣等愿亲往南昌搜捕”。得到武宗的许可后,许泰、张忠等人率领北军约两万人,抢在王阳明之前到达了南昌。他们接连不断地挑起事端,想要激怒王阳明,以图陷害王阳明,但王阳明却泰然自若,以礼相待,下令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的巡捕官尽力维持治安。

不仅如此,王阳明还为随武宗南巡的北军着想,犒赏北军兵士,尽力安抚军心。在路上遇到北军出丧之时,询问情况,赐下棺柩,与众兵士一同奔丧。因此,北军兵士反而心服于王阳明,尽思北归。

期间,还发生过一段有趣的故事。许泰、张忠等人想让王阳明在北军面前出丑,于是共同谋划。自以为北方人擅长射箭,而王阳明出生于南方,想其射箭工夫一定很糟,所以提出比试射箭。王阳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双手挽弓,飞箭离弦,三发三中。每见王阳明射出的箭命中靶心,在场参观的北军就高举双手大声赞叹,许泰等人明白自家的兵士已经全部心服王阳明,于是早早地带着部下离开了。

上述内容是基于《年谱》的记录写成的。虽然《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一书的文体为小说,但因为其中的记述更为精彩,所以这里简要摘录了其中的内容。

某日,许泰、张忠、刘翚三人借演武之名,向王阳明发起挑战,要和王阳明比试射箭。因为三人三番四次地执拗邀请,王阳明无法谢绝,所以只好回答说:“某书生何敢与诸公较艺,诸公请先之。”

听了王阳明说的话,刘翚以为“王先生果不习射矣”,心中顿时意气风发。于是,许泰说:“吾等先射一回,与老先生看,必要求老先生射一回赐教。”三个人一同站到了射箭场上。射箭场黑压压的全是人头,北军南军的兵士都睁大了眼睛盯着箭靶。

许泰等三人每人三箭,总共射了九箭,但结果却令人遗憾。除了许泰的一箭射到了箭靶的上方,张忠的一箭射到了箭靶的角落上,其余的七箭全都偏离了箭靶。

究其原因,“一来是欺先生不善射,心满气骄了;二来立心要在千人百眼前逞能炫众”,所以“就有些患得患失之心,矜持反太过,一箭不中,便着了忙,所以中者少”。三人面红耳赤,但依旧逞强说:“咱们自从跟随圣驾,久不曾操弓执矢,手指便生疏了。必要求老先生射一回赐教。”不管王阳明如何推却,三人都不肯放过。三个人想,虽然自己搞砸了,但如果王阳明射得比自己还差的话,那么自己也就能挽回颜面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