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备战(1)

当吉安知府伍文定听闻王阳明到达吉安后,大喜,立刻前往谒见。王阳明本打算返还赣州征集士卒,但伍文定说:“本府士卒钱粮充足,请先生于此发号施令,不必返还赣州。”

王阳明接受了伍文定的请求,驻留吉安,向朝廷上奏朱宸濠谋反之事,只等朝廷命令一到,便出兵平叛。

倘若当时王阳明没有留在吉安,而继续南下赣州举兵的话,或许会错过时机,明朝的江山可能就更加危险了。

六月十九日,王阳明上奏《飞报宁王谋反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二),上报了宁王谋反的消息。在上奏的同时,王阳明也向管辖之下的诸官厅报知了朱宸濠谋反之事,阐明大义,整顿备战。

在奏折中,王阳明述说自己遭到朱宸濠的追击,但幸而逃脱,回到吉安。吉安知府伍文定以最高长官不在为由,希望王阳明能够暂且驻留吉安,部署击贼的计划。所行之处,远近军民皆夹道欢迎拥护,让王阳明大为感动。

此外,临江府及下辖新淦县,丰城、奉新两县(隶属南昌府)派人急报,说朱宸濠谋反后,派兵四出攻掠,夺取印信,擒住掌印官员,调集精锐士卒,抢掠官军粮船。

吉安百姓非常希望王阳明能留下来,但他必须奉旨前往福建镇压叛军,王阳明左右为难,尽管如此,还是艰难地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以下是奏疏部分内文:“但天下之事莫急于君父之难,若彼顺流东下,万一南都(南京)失备,为彼所袭,彼将乘胜北趋,旬月之间,必且动摇京辅。如此,则胜负之算未有所归,此诚天下安危之大机。虑念及此,痛心寒骨,义不忍舍之而去。”

王阳明预见了朱宸濠军队的进攻计划,深感情况危急,并对这一危险情况进行紧急部署:“故遂入城抚慰军民,督同知府等官伍文定等调集兵粮,号召义勇。又约会致仕乡官右副都御史王懋中、养病评事罗侨等,与之定谋设策,收合涣散之心,作起忠义之气;相机乘间,务为蹑后之图,共成犄(掎)角之势,牵其举动,而使进不得前,捣其巢穴,而使退无所据。”

对于朝廷,王阳明表达如下希望:“日望天兵之速至,庶解东南之倒悬。伏望皇上(武宗)省愆咎己,命将出师。因难兴邦,未必非此。”

之前,朝廷命令王阳明带病前往福建镇压叛军时,王阳明奏请平叛成功后顺道回家一趟。但使者刚出发数日,便发生宁王叛乱,所以王阳明决定先赴国难。虽然其行动并未奉朝廷之命,但即便自己“忘其缓命之罪”“甘冒弃职之诛”,也要克尽职守,保民报国,并就有关应对叛乱的地方官任命等人事变动的事宜一一详细奏请,为了调集军饷,恳求朝廷颁旨。

二十一日,王阳明上疏《再报谋反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二)中,内容与前一封奏疏基本相同。之所以这么小心,是因为都御史孙燧在江西看到朱宸濠准备谋反的苗头,曾秘密上疏奏报朝廷。尽管孙燧前后向朝廷奏报了七次,却全都因为奸党横行而未能报知给圣上,而孙燧自己也惨遭毒手。

有了前车之鉴,王阳明再次上疏奏报相同内容,这正是王阳明的过人之处。

在写下上述奏折的同一天,王阳明又向朝廷呈上了《乞便道省葬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二)。在这篇奏折中,王阳明讲述了对家人的切切思念,同时也表述了即便并非己任,自己也甘赴国难的决心。奏折中写道:

不意行至中途,遭值宁府反叛。此系国家大变,臣子之义不容舍之而去。又阖省抚巡方面等官,无一人见在者。天下事机间不容发,故复忍死暂留于此,为牵制攻讨之图。俟命师之至,即从初心,死无所避。

臣思祖母自幼鞠育之恩,不及一面为诀,每一号恸,割裂昏殒,日加尪瘠,仅存残喘。母丧权厝祖墓之侧,今葬祖母,亦欲因此改葬。臣父衰老日甚,近因祖丧,哭泣过节,见亦病卧苫庐。臣今扶病,驱驰兵革,往来于广信、南昌之间。广信去家不数日,欲从其地不时乘间抵家一哭,略为经画葬事,一省父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