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1)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五日,王阳明受领了镇压福州三卫叛军的敕命,前往福建的官衙。九日,王阳明率军离开赣州,沿着赣江北上,由于水路不畅,于十五日抵达了丰城县(隶属江西省南昌府)的黄土脑。丰城县距离宁王盘踞的南昌府城仅有一百二十里。

此时,王阳明接到丰城知县顾佖以及沿途的地方总甲(地方民兵组织首领)的报告,得知宁王突然叛乱,如果继续北上的话,会很危险。

在叛乱中,巡抚、都御史孙燧和按察副使许逵1遇害,巡抚府、三司(都布按三司:都为掌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司,布为掌管行政的承宣布政使司,按为掌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和府县的大小官员,凡有不从宁王命者,尽皆遭到逮捕,各卫门的印信也全被没收,仓库中的物品被劫掠一空。宁王大言不惭,说要率领强大的水军沿长江而下攻占南京,另一方面则分兵北上,令世人异常震惊。

据《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所载,王阳明于六月九日离开赣州,火速北上。因为六月十三日宁王大寿,王阳明本当出面庆贺,可是当他行至吉安府时,突然想起自己忘带官印,便派中军官返回赣州去取,所以就迟缓了几天,未能赶去给宁王贺寿。如果当时王阳明也前去贺寿了的话,那么或许他也将会遭遇和孙燧、许逵一样的不幸。

对于此事,东正堂也感叹道:阳明先生殆免危机一发之难,不仅脱险,未遭孙燧、许逵同样之虐杀,且即刻率军返吉安,倡举义兵,遂成擒宸濠之功,此亦先生之高运,不外天意未欲亡明朝之故。(《王文成公全书论考》卷十五《年谱二》)

然而,此时王阳明麾下的军士,只有疲弱士卒百余名而已,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若驰奔赣州兴举义兵的话,距离又太远。因此,王阳明打算先返回吉安府,希望能在吉安制定战略部署,暂且牵制宁王。可是不巧南风劲吹,舟行无以南归。对于当时的状况,《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记载道:

先生命取辨香,亲至船头,焚香望北再拜曰:“皇天若哀悯生灵,许王守仁匡扶社稷,愿即反风。若天心助逆,生民合遭涂炭。守仁愿先溺水中,不望余生矣。”言与泪下,从者俱感动。祝罢南风渐息,须臾樯杆上小旗飘扬,已转北风。

也就是说,王阳明当时对天祈祷,使得上天刮起了让他可沿赣江南下到吉安府的北风。

之前虽然也曾提到过王阳明对天祈祷之事,但在这里还是同样再记录一下其要旨。比方说,在从蛮地龙场的流谪中解放出来,任吉安府庐陵县知县的正德五年(1510年),恰逢县城内发生大火、烧毁千余户人家之时,王阳明也曾对天祈祷,而后风向改变,镇住了大火。

在此之前,弘治十六年(1503年),王阳明三十二岁时,也曾应受旱灾之苦的浙江省绍兴府佟太守之邀,写下祈雨祭文,于会稽山向天祈祷。在当时回复太守的书信(《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一)中,王阳明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此外,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王阳明为平定漳州贼寇,屯驻于福建省汀州府的上杭时,当地百姓也因旱灾而叫苦不堪。见此,王阳明为民祈雨,大雨连降三日,百姓欣喜若狂。后来,百姓出面向上杭官员请愿,希望将王阳明祈雨的都察院行台大堂取名“时雨堂”。王阳明也作《喜雨》三首(《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在第二首中,王阳明生动地描写了百姓欢欣喜悦的模样,吟道:“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

然而,在丰城赣江上的这次对天祈祷,却让王阳明印象最为深刻。在第二年所作的《丰城阻风》一诗中,以及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王阳明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后,凭吊宸濠之乱的旧战场时所吟《重登黄土脑》一诗(皆出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中,都有一句:“此地曾经拜北风”,足见王阳明对此事的印象之深。

简而言之,正如大西晴隆所指出的,我们不能忽视王阳明同时也是一位“祷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