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祭分膰事件,让孔丘感到非常抑郁。他并不是在乎那块膰肉,而是在意那块膰肉所代表的君臣之义,以及所体现的礼。他是一个非常拘礼的人,他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克己复礼”,如何能够宽宥国君如此藐视郊祭大礼的行为呢?
越想越感气愤,越想越觉得鲁定公无可救药。于是,一气之下,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孔丘就向鲁定公与季桓子提出挂冠去职之意。虽然鲁定公与季桓子也都真心予以慰留,但他觉得,他们只是需要他做事,并没有尊重他的意思。所以,最后他还是坚持辞职,决定再到诸侯各国游历。因为他相信,天下之大,总有国君会认同他的价值观,认同他的治国理念。只要有人认同,能够让他发挥才干,在哪里都能实现“克己复礼”的理想,又何必拘泥于鲁国这区区一隅呢?
打定主意后,孔丘将在曲阜的新老弟子都召集起来,将自己今后的打算说给大家听。然后,对各位弟子的去留问题进行了交待。他劝大家有双亲要孝养的,尽量回家孝养双亲;有妻儿要照顾的,尽量回家照顾妻儿。但是,众弟子都不愿意离去,纷纷表示愿意追随老师到天涯海角。为此,孔丘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最后,好说歹说,总算给大家劝走了。只留下子路、冉求、颜回、子贡、冉耕、公良儒等十几个弟子随行。因为人多开销大,在外时间不能确定,生活就无法保障。
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五月初八,旭日初升,晨露未干,对鲁定公彻底失望的孔丘,负气带着一帮弟子,驾着几辆马车,悄然出了曲阜城。
出城之前,孔丘对鲁定公与季桓子是怨恨交加,对鲁国也没有多少留恋之意。可是,出了城之后,当他回首再远望曲阜城的那扇巨大的城门时,突然又生出了一番难以割舍的留恋之情。因为这城里,有他的妻儿,还有刚刚会伊呀学语的小孙子孔伋。只要一想到可爱的小孙子,他就心软了。所以,每当想到小孙子,他就设法转移注意力,去想别的事情。不然的话,他此时也出不了城。
众弟子看见老师驻足回望曲阜城的眼神,都能理解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所以,大家谁都不吱声,却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候。
过了好久,孔丘才掉过头来,对充任驭手的弟子子路说道:
“快走吧。”
行行重行行,师生一行漫无目的地往西走了几天,快出鲁国之境时,突然颜回问道:
“先生,我们走了这么多天,都没有确定此行的目标啊!现在要出鲁国之境了,到底往哪个国家,要先确定下来啊!”
大家一听颜回的话,这才想起原来这几天大家一直赶路,都是毫无目的的。大概是因为大家都在心里想事,压根儿没往这方面想。如今被颜回这样一提,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先生,您离开曲阜前,有没有事先想过此行的目标国啊?”冉求轻声问道。
孔丘看看冉求,又看看颜回以及各位弟子,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
“哦,这个,为师还真的没想过。”
众弟子一听,不禁傻掉了。没有目标,那不等于是出来漫游吗?这么多人,每天都要吃喝住店,可不是随便漫游闹着玩的。